戲臺布景彩繪-侯壽峰

侯壽峰先生是戲曲布景繪製工藝的傳承者,他師承自日據時期留臺的福州布景師黃良雄先生,在戲曲布景繪製工作中擁有超過30年的豐富經驗,展現出精湛的技藝。在本市傳統藝術審議委員會的評定下,侯壽峰的布景彩繪被認定具備與戲曲搭配的藝術元素,並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

漆藝-賴作明

賴作明先生是台中市漆藝領域的重要代表,他具備豐富的家學淵源,師承其父賴高山,並且長期將漆藝技術傳承給後輩,形成了當地特色的流派。在本市傳統藝術審議委員會的評定下,他的作品被譽為具備漆器之色彩與形制之美,具有藝術性的價值。他在漆藝技法方面經過多年的磨練與創新,展現出獨特的手法與技巧,形成了特殊的藝術風格。

漆工藝-木胎漆器-劉清林

劉清林先生是漆工藝領域的重要傳承者,他不僅擅長木胎製作,更精通漆藝技法。他的作品豐富多元,巧妙地融合了木胎製作與漆藝專業技法,展現出卓越的藝術價值。在傳統藝術審議委員會的評定下,他的作品被譽為表現豐富多元,並具有獨特藝術價值的代表作。他長期致力於漆工藝創作,並師承陳火慶、王清霜等大師,形成了獨特的地方流派風格,具有濃厚的地方性特色。

陶藝-李幸龍

李幸龍先生是本市陶瓷工藝領域的重要人物,他擁有豐富的陶藝創作經驗並且熱愛漆藝技術。他的作品獨具特色,融合了傳統陶藝與漆藝的精髓,展現出獨特的藝術風采。在傳統陶瓷的基礎上,李幸龍大膽嘗試新的表現方式,將漆藝的細膩和陶藝的堅韌相互融合,創造出獨特的藝術風格。他的作品不僅在器型上顯得厚重堅實,在表面的雕刻和漆面裝飾上也充滿了藝術的靈氣。他的技術多元,作品既有古典的優雅,又帶有現代的時尚感,展現了他卓越的藝術造詣。李幸龍的創作不僅贏得了眾多獎項,也在本地區域形成了獨特的陶藝風格,他的傳承工作更是為後人開闢了新的藝術之路。

陶藝-蔡榮祐

蔡榮祐先生長期投入陶藝創作與研究,他的作品不僅符合藝術性、特殊性與地方性等傳統藝術審查基準,更在造型、材料及思維上跨越了傳統陶藝的框架。他的創作突破了既有的陶藝風格,顯示出對傳統的融合和對創新的追求,是一位值得被登錄保存的陶藝家。

刺繡-劉千韶

劉千韶擁有超過40年的刺繡經歷,她不僅精通辟絲捻線和各種刺繡針法,還能准確體現刺繡的知識、技藝和文化特色。她的作品風格優雅、設色典雅,展現了高度的藝術水準,並且具有本土和時代特色。不僅如此,她的刺繡作品,包括掛屏、門簾和和服腰帶,都反映了臺灣族群和地方生活的豐富內容。

泰雅染織-尤瑪.達陸

尤瑪‧達以其巧手與智慧,呈現出泰雅族傳統織布工藝的極致之美。她的作品不僅是技藝的展現,更是泰雅族祖靈信仰與社會秩序具體實踐的象徵。使用苧麻為原料,搭配天然植物染料,尤瑪‧達陸藝師的織布作品展現了獨特的文化色彩,在染織藝術與藝術史上具有卓越的價值。

竹籐編織-張憲平

張憲平先生源自家族的藤、竹編織傳統工藝,自幼熟習編織技法。於民國六十二年(1971年),在沒有師承的情況下,他初次體認到竹藤編器的優雅之美。儘管當時臺灣的竹編業者幾乎全部出走,張憲平不氣餒,反而積極走訪觀摩,並購回古老編器進行研究。他堅持超越前人的信念,投入竹藤編織手藝的領域。經過多年不斷修改和調整機器,他成功地克服了竹工藝發展的瓶頸,使竹片能夠細窄定寬,微薄剖篾,倒角整篾等委由機器操作。在這段時間裡,他長期培育熟練編作人員,並致力於提升竹編作品的價值。

漆藝-彭坤炎

彭坤炎先生,是一位具有深厚漆器藝術造詣的藝術家。他於1972年開始涉足傳統唐木傢俱的折漆工作,但在1986年,他毅然決心擺脫傳統,創新堆漆的造型藝術。儘管他並未接受過完整的藝術教育,但他對於近代雕塑和超現實主義作品的熱愛驅使他將創作能量轉化為堆漆藝術,將堆漆從工藝品提升到純藝術品的地位。

木雕-蔡楊吉

蔡楊吉先生是一位傑出的木雕藝術家,他自1969年開始投入木雕創作,經過多年的精進與學習,他的技藝日臻成熟。蔡楊吉先生的藝術之路始於童年時期,因為父親經營木製品外銷業,他常常需要幫忙刻製西洋棋等小木作品。然而,他並未滿足於此,一直追求更高的技藝境界。1990年,他有幸被教育部選為重要民族藝術薪傳藝生,師從著名藝術家黃龜理學習木雕技藝。在師傅的悉心指導下,蔡楊吉先生的技藝不斷提升,他尤其擅長傳統漢式雕刻,並在大木作及佛像雕刻方面展現出卓越的造詣。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