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渭流芳八音情

桃園市平鎮區

客家八音─范姜文賢系統

客家八音─范姜文賢系統

桃園市平鎮區

陶渭流芳八音情

客家八音─范姜文賢系統

2023-11-02

范姜新熹是桃園縣客家八音界的傑出教育者和藝術家,自十三歲開始學習客家八音,並在十七歲時開始教授八音,至今已有五十多年的豐富教學經驗。他所教授的學生遍及桃園縣,約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八音樂手都是他的學生,人數達三百人以上,顯示了他在八音教育上的卓越貢獻。

在他的帶領下,台灣省北區客家八音聯誼會和桃園縣客家八音協進會相繼成立,會員眾多,為客家八音的傳承和發展提供了組織化的平台。范姜新熹不僅僅是一位優秀的教育者,還是客家八音藝術的優秀代表,他的教學方式和曲目選擇都得到了廣大學生的肯定和喜愛。

客家八音是一種古老的傳統音樂藝術,起源於周朝時代的魯國相公,並在後來的歷史中不斷發展和演變。在范姜新熹的指導下,學生們學會了各種傳統曲目,包括《剪剪花》、《鐵金花》、《雪梅歌》、《大開門》等,並且在演奏中展現了優美的旋律和獨特的表現技巧。

范姜新熹的辛勤教學和對客家八音藝術的熱愛,使得這項傳統文化得以保存和傳承,同時也豐富了桃園縣的文化生活。他的貢獻和努力在客家八音界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我們認定范姜新熹具備熟知並能正確體現客家八音知識、技藝與文化表現形式的能力,同時具有該項目傳習能力與意願,並在文化脈絡下為適當的人選,值得被登錄為桃園縣客家八音的重要代表人物。

相關文章

2023-11-10

竹南端午節祭江,為級距特色的民俗信仰活動。此儀式相傳自康熙末業設中港塘以來每年舉行,因為中港溪口是當時台南至淡水必經之地,屢屢發生行人渡溪溺水而死的慘劇,且有上游漂來的屍體。另外,昭和十八年(1943年)2月19日,乘渡船參觀大鯨魚的民眾在港中因翻船造成32人罹難,之後一併納入祭江洗港,以慰亡靈。許葉金「中港慈裕宮志」言:「一面慰祭曾在中港溪口觀鯨覆舟罹難生靈,一面弔祭水底有祀無祀幽魂,使汪海清淨,合境平安。」因此「洗港」活動應非源自某一特定事件,而是先民開發中港整個過程的艱辛與感恩的總紀錄。最初只在初海口設案祭拜,之後隨中港的發展、墾民增加,其間發生的不幸意外,使此儀式範圍與規模擴大,成為中港地區特有的民俗宗教活動。也是台灣唯一媽祖夏季出巡的活動。

2023-11-14

清中葉,馬祖先民從福建福州語系原鄉遷移至馬祖列島的同時,也將家鄉的信仰及風俗移植在馬祖列島。墾植捕魚的生活辛苦費力,每年正月,農漁都處於停頓狀態,因為大家都要好好過一個元宵節—擺暝,而擺暝時帶動儀式進入高潮的就是鼓板—由敲擊樂器如大鼓、通鼓、兩杖、大鈔、小鈔、板鑼、小鑼、鈸等打擊樂器組成的打擊樂,在迎神遶境隊伍行進時敲響,鼓聲隆咚、鑼鈸對擊,串連起了節慶的張力。 農歷正月一開始,大人、小孩相約聚集在廟埕,大人指導、孩子學習、分組練習,都要為初八一直至到正月廿二的一系列擺暝活動,打出最能振奮人心的鼓板。師傅口述鼓譜,鼓譜讀音配合擊鼓、毃鑼、扣鈸的示範,徒弟在旁跟著念,邊唸邊打,反覆練習,直到會為止。鼓板隊陣容大約10-15人一隊,最少5人即可成隊,傳統上以男生為主,近年來亦有女生隊或男女混合隊。演奏時間多以鼓起音,各種大小不同的鑼鼓配合著各自的節奏擊出樂音,力道勁直,剛柔並濟。

2023-11-03

梨芳園北管樂團是彰化縣園派北管曲館中的代表性團體,具有強大的活動性和高水準的演出表現,呈現出高度的藝術性。該團擁有40餘位團員,跨足了老、中、青三代,具有特殊性和廣泛的代表性。梨芳園北管樂團積極與當地廟宇合作,推動北管薪傳,為地方北管文化的傳承貢獻了重要力量,同時也凸顯了其地方性和社區參與性。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