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中布袋戲第一女頭手

新北市新莊區

布袋戲-江賜美

布袋戲-江賜美

新北市新莊區

掌中布袋戲第一女頭手

布袋戲-江賜美

2023-11-02

江賜美女士的布袋戲技藝具有深厚的傳統背景,她不僅具有傳統布袋戲的藝術性、特殊性、地方性,還兼具傳統與創新,並且在後場搭配組合上有著完整的配置,展現出強烈的活動力。她主攻北管,同時也擅長南管,能夠入味地演繹戲曲,技法非常高超,且具有地方特色。

江賜美女士所帶領的布袋戲團隊,跨足多種戲路,包括古冊戲、劍俠戲、金光戲等,並且以古典與新銳的手法結合,呈現出令人驚艷的演出。她們堅持傳統技法,並在其中精益求精,呈現出優質美感,更在創新中不斷突破,研發出新媒材,使布袋戲呈現出多樣化的風貌。江賜美女士所傳承的布袋戲藝術具有特殊的價值,不僅具有明顯的地方色彩和流派特色,還在傳統布袋戲的特殊藝能表現上具有優秀的技巧,使得她成為傳統藝術領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


布袋戲自清代中葉傳入臺灣後,與時俱進地吸收、結合臺灣在地不同傳統戲曲之表現方式,而有籠底戲、古冊戲、劍俠戲、金光戲、廣播與電視布袋戲等多種表演類型,廣受民間喜愛。

相關文章

2023-11-14

’a’owaz是賽夏族人向天神koko' wa:on祈求能風調雨順,農作物豐收,族人能安居樂業生活。是賽夏族農耕小米文化的象徵,為全族性的祭儀早期為四種祭儀分別是祈晴祭、祈雨祭、祈鎮風、祈驅疫,祭典執行的內容會隨著目的而不同,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現在鎮風祭已廢止,而祈雨祭、祈晴祭和驅疫祭合併成為祈天祭。1945年之後,祈天祭每年舉行,並未中斷,歷次祭典儀式大致依照舊俗並無改變,並與文獻記載之儀式過程相符。在歷史與社會變遷下,具文化生命力,持續傳承與實踐,保留完整的祭典儀式結構。

2023-11-07

高雄皮影戲劇團的前身為宏興閣皮影戲團,團長陳政宏師承已故教育部民族薪傳獎皮影戲藝師許福能。除了傳承傳統,陳政宏團長還根據時代需求創新劇本和演繹手法,推陳出新,提升了傳統皮影戲的水準。這符合「傳統表演藝術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2款的要求,即具有時代或流派特色。

2023-11-07

北管音樂惟基隆最具代表性之傳統音樂,且為鷄籠中元祭重要之陣頭音樂,聚樂社一組為福祿派代表,成員以崁仔頂為班底,該社團持續運作且定期排練出陣,有助於北管音樂傳習。北管戲曲之傳入基隆,大約有120年之歷史。受宜蘭西福之爭波及,基隆亦分西皮、福祿兩派,以市區旭川河為界,壁壘分明,競爭甚烈。 自道光二十五年(1845)由宜蘭傳入基隆的北管戲團,西皮派以得意堂系統為大宗,福祿派以聚樂社系統為大宗,其餘包含暖暖靈義郡(福祿派)、儒霖堂(西皮派)等,西皮、福路兩派互不相讓,時有爭端,甚至讓基隆廳長發出諭告予以警惕。當時西皮派以廟口生意人為主,福路派則以苦力為主,兩派以旭川河為分界線,彼此都抱持著「打贏告就贏」的心理,先打再說,使得械鬥愈演愈烈。 明治四十年(1907)基隆廳透過參事會議的舉行並邀請地方士紳參與,提出將兩派神像迎入媽祖宮—慶安宮供奉的建議,樂器、旗幟則全部沒收,並得到士紳的支持。 而後,在地方人士的協商與日本政府的監督下,改以「拼陣頭代替打破頭」的陣頭競賽方式,取代流血衝突。難得的是,過去的衝突走向融合的發展,如今透過祭典儀式還能看見。在「雞籠中元祭」七月十三日下午進行「迎斗燈」市街遶境過程中,可以看見得意堂與聚樂社在進入昔日的旭川河分界線時,會以交換前導位置、握手致意的方式,展現相互尊重的和諧畫面。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