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稻埕鼓亭吹

臺北市大同區

鼓亭-陳金來

鼓亭-陳金來

臺北市大同區

大稻埕鼓亭吹

鼓亭-陳金來

2023-11-02

「大頭金來鼓亭」創立於1960年代,由陳財先生(偏名:大頭)所創辦,據其兒子陳金來表示,創立鼓亭的靈感來自寺廟的鐘鼓樓,並決定運用大鼓、一副鈔、一支嗩吶組成新型樂隊,因此誕生了「鼓亭陣」。陳財先生精通鼓亭演奏,同時也能演奏南管、什音、車仔吹、中西樂器等,展現出多樣化的音樂才華,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二條第一項第一款第一目,具有高度藝術性。

鼓亭的演奏形式獨特,適合在城市道路和鄉間田埂上行進表演,具有便於移動的特殊性,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二條第一項第一款第二目,顯示出其特殊性。鼓亭是臺北市特有的音樂演奏形式,在地方廟會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二條第一項第一款第三目,具有極高的地方性。

相關文章

2023-11-13

在儀式正典當日,約在下午6時乩童便會帶領著爐主與頭人(地方的意見領袖)祭祀太祖,恭請老祖降臨公廨接受族人的祝壽,接著開始進行點豬儀式,請求太祖點收各項祭品。接著便會稍作休息,直到晚間11時才會再次開始儀式,而這之間則是安插許多表演活動。到了11時,乩童便會開始拜天公、牽曲、翻豬、再牽曲(「牽曲」是一種由婦女擔任,雙手交叉牽圍成圈,配合簡單的二進一退舞步,邊唱邊跳的儀式歌謠,主要在於感念太祖的庇護),至此頭一日的夜祭算是告一段落。隔天15日上午約8時,便會到村內各家進行牽曲祝賀,牽曲結束後便進行禁向與收向儀式(將神靈引回祭祀用的瓶體之中),等到中午時分,村內族人與來賓一起享用午餐後,約下午2時左右擲杯選出下屆爐主及頭家,至此整個太祖夜祭儀式便算是完成。

2023-10-13

金門每年農曆七月初一日起,家家戶戶在門口都會懸掛一盞普渡燈,為停留陽間的孤魂滯魄照明引路,此項風俗在臺灣已甚為少見,但此風俗傳統卻仍存留於金門地區,成為金門在農曆七月間信仰風俗上的特色景觀。

2023-11-10

竹南端午節祭江,為級距特色的民俗信仰活動。此儀式相傳自康熙末業設中港塘以來每年舉行,因為中港溪口是當時台南至淡水必經之地,屢屢發生行人渡溪溺水而死的慘劇,且有上游漂來的屍體。另外,昭和十八年(1943年)2月19日,乘渡船參觀大鯨魚的民眾在港中因翻船造成32人罹難,之後一併納入祭江洗港,以慰亡靈。許葉金「中港慈裕宮志」言:「一面慰祭曾在中港溪口觀鯨覆舟罹難生靈,一面弔祭水底有祀無祀幽魂,使汪海清淨,合境平安。」因此「洗港」活動應非源自某一特定事件,而是先民開發中港整個過程的艱辛與感恩的總紀錄。最初只在初海口設案祭拜,之後隨中港的發展、墾民增加,其間發生的不幸意外,使此儀式範圍與規模擴大,成為中港地區特有的民俗宗教活動。也是台灣唯一媽祖夏季出巡的活動。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