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軒社源於迎鬧熱

臺北市大同區

北管-台北共樂軒民藝文化協會

北管-台北共樂軒民藝文化協會

臺北市大同區

百年軒社源於迎鬧熱

北管-台北共樂軒民藝文化協會

2023-11-02

共樂軒是大稻程北管軒社中的一個著名音樂社團,歷史悠久,以傳統的音樂表演而聞名。這個社團具有豐富的藝術性,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的相關標準,被譽為具有高度藝術價值的傳統音樂團體。

團內的成員們擅長演出亂彈戲,即便是年長的成員,仍然保持著在舞台上演出的能力,這使得共樂軒具有特殊性。他們不僅能夠在舞台上演奏樂器,還能夠以傳統的方式演出亂彈戲,這種技能使得他們在北管藝術中獨具特色。

北管音樂可以分為「福路」(古路)和「西路」(新路)兩大系統。福路戲的主神是西秦王爺,而西路戲的主神則是田都元帥。福路戲主要以「二凡」、「三五七」等腔調為主,屬於亂彈腔系統,而主要伴奏樂器是殼仔弦。而西路戲則以「吊規仔」(近似京胡)為主要伴奏樂器,屬於皮黃腔系統。共樂軒團員們能夠精通這兩大系統的演奏和表演,展現出北管音樂的多樣性和豐富性。

總的來說,共樂軒作為大稻程北管軒社中的一員,以其卓越的藝術表現和傳統音樂的保存傳承,不僅具有高度的藝術性,還具有特殊性,是台灣北管音樂文化中的瑰寶。

北管為清朝至今在台灣閩南移民地區流傳甚廣的樂種,在乾隆、嘉慶年間,經廣東、福建傳至台灣的非閩、客語戲曲,以官話唱說者,統稱為北管。北管並非傳入時的原始名稱,而是有別於「南管」所出現的語彙。北管是個有特定音樂文化的樂種,包含了戲曲、器樂曲、歌曲之曲目及劇目等。 演出北管的團體,有職業的「亂彈班」以及業餘的「子弟團」,在日治時期全台的亂彈班曾達三十團以上,北管子弟團更曾經高達上千團,至民國七十年代,僅存下王金鳳(1917-2002)所經營的「新美園」職業亂彈班,然而王金鳳過世後,新美園北管劇團也劃下句點。子弟團雖然因為民間廟會、喪祭等需要,仍然維持相當的數量,但大多數只能演奏器樂曲而甚少學演戲,且後繼乏人,時至今日,北管戲劇面臨失傳窘境,而其藝術層面則日益淺薄。

相關文章

2023-10-13

「城隍」本是古代神話中守護池的神後來成為祈雨賑災、趨凶除惡、護國保邦及管理亡魂之神,掌管陰陽兩界,深得民眾的信仰和敬服。禮記禮運篇記載:「天子大腊八,水庸居第七」,意指天子每年要祭祀的八位神祇中,第七位是城隍,故最初僅天子可以祭拜,城隍塑像供人膜拜,傳說始於三國時代的吳國。

2023-10-13

艋舺青山宮主祀「青山王」,又稱靈安尊王,相傳為三國時代吳國孫權的將領張悃,西元212年(漢獻帝建安十七年 ),奉派駐守泉州惠安地區,因其為人正直清廉,頗受地方人士愛戴;過世後,停柩於縣衙東配室內,就棺槨砌石為壇,每年春秋祭祀,凡有新官到任,三日內必備牲禮致祭以祈求民安物阜。

2023-11-07

合和藝苑符合傳統表演藝術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4條的相關認定基準。該團體在南管音樂領域具有豐富知識,能夠正確體現南管音樂文化形式,並具有重要性和代表性。他們積極傳承南管藝能,並在文化脈絡下扮演適當的角色,長期參與南管的演出、教學,並與其他南管館閣互動交流,被認定為傳統表演藝術-南管音樂保存團體。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