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管音樂保存者

嘉義市西區

南管音樂-蔡青源

南管音樂-蔡青源

嘉義市西區

南管音樂保存者

南管音樂-蔡青源

2023-11-02

蔡青源先生是嘉義市的南管音樂保存者,出生於1940年,自幼就開始學習南管音樂。在年少時,他展現了卓越的音樂才華,受到當時南管名師吳彥點(人稱「點先」)賞識,並正式拜師學藝。在點先的指導下,蔡青源成為了館閣沒落前最後一位薪傳弟子。

蔡青源不僅精通口唱曲目,還能手彈琵琶,並且同時腳踏「撩拍」,技藝精湛,受到師傅的高度讚賞。他在短時間內學會了許多南管的指套和曲目,展現出優秀的學習和表演能力。在1960年代,鳳聲閣解散後,蔡青源仍然不斷學習,向臺灣各地的南管前輩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藝術水平,並且在南管音樂領域取得了豐富的成就。

他的努力和才華使他成為了嘉義市南管音樂的重要保存者,也是傳統南管音樂的生動代表。在面臨南管音樂保存困境的情況下,蔡青源的努力和奮鬥是非常可貴的,他的傳承工作對於保護和推廣南管音樂具有重要意義。

相關文章

2023-11-14

嘉慶十四年(1809年),海盜蔡牽入侵淡水,騷擾北臺。蘆洲勇士、壯丁前往支援征戰,協助淡水泉州人,未料鄰近的漳州人引兵犯境,又引發了漳泉械鬥,蘆洲父老遂求助國姓爺庇佑,才得以化解危機。蘆洲地區居民感念國姓爺,自道光十七年(1837年)開始三年一醮祭祀,初以國姓爺畫像為祭拜對象,於田仔尾李宅等地祭祀;同治元年(1862年)湧蓮寺建立,大正八年(1919年)地方人士倡議於湧蓮寺後殿興建懋德宮,主祀國姓爺,從此由湧蓮寺統籌辦理此一地方重大醮典。因為這一起偶然的歷史事件,開啟了蘆洲居民一百八十多年來對國姓爺三年一醮的建醮祭祀,從清末蘆洲即曾舉行國姓醮,並形成傳統。

2023-11-10

臺中市旱溪媽祖廟「樂成宮」於清朝乾隆初年,墾民為求渡臺順利,遂恭迎湄洲天后宮之「老二媽」金尊隨行,行經樂成宮現址時因神靈顯異,於是將神祇暫奉於此,直到朝乾隆55年(公元1790年)建廟。後歷經多次改建,日治時期大正13年(公元1924年)重修正殿完成後,信眾曾返回大陸湄州的天后宮進香,民國74年(公元1985年)公告為臺中市定古蹟,民國80年(公元1991年)擴建後殿,始成今日規模。著名的「旱溪媽祖遶境十八庄」相傳為清道光初年間,當地稻作病蟲害嚴重,今日臺中市大里、烏日、太平、霧峰等區十八庄農民,恭迎「旱溪媽」前往遶境賜福,遶境活動流傳至今,成為全臺遶境時間最久宗教活動。每年遶境固定於農曆3月1日起駕出發,22日返回樂成宮,遶境路程固定,23日媽祖聖誕當天信眾齊為神明祝壽,民國97年(公元2008年)「旱溪媽祖遶境十八庄」登錄為臺中市無形文化資產。

2023-11-02

許王先生是一位從小就開始學習布袋戲的藝術家,5歲時就開始登台表演,14歲時成為父親的助手,並在20歲時繼承父業,成為「小西園」的主演,至今已經從藝超過半個世紀。他被同行演師和戲迷譽為掌中戲的「戲狀元」,享有卓越的聲譽,是布袋戲界的典範。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