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憲平先生源自家族的藤、竹編織傳統工藝,自幼熟習編織技法。於民國六十二年(1971年),在沒有師承的情況下,他初次體認到竹藤編器的優雅之美。儘管當時臺灣的竹編業者幾乎全部出走,張憲平不氣餒,反而積極走訪觀摩,並購回古老編器進行研究。他堅持超越前人的信念,投入竹藤編織手藝的領域。經過多年不斷修改和調整機器,他成功地克服了竹工藝發展的瓶頸,使竹片能夠細窄定寬,微薄剖篾,倒角整篾等委由機器操作。在這段時間裡,他長期培育熟練編作人員,並致力於提升竹編作品的價值。
為了提升竹編作品的價值,張憲平於民國六十八年(1979年)開始深入研究生漆髹塗技法。他四處請教觀摩,並反覆實驗,耗費大量時間在無數次失敗中取得經驗。最終,他成功創造出獨有的竹編器生漆髹塗技術,使細竹編藝作品得到最佳保護,延長了其保存時間,並使作品展現更優雅的外觀。他的竹籐編織作品充滿濃厚的人文氣息,不僅跳脫了民藝品的實用層面,更成為國內外博物館及私人收藏的藝術品。這份堅持和創新,讓他的作品更加永恆,彰顯了傳統藝術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