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無私,薪傳鑿花技藝之美

新竹市東區

木雕-蔡楊吉

木雕-蔡楊吉

新竹市東區

妙手無私,薪傳鑿花技藝之美

木雕-蔡楊吉

2023-11-01


蔡楊吉先生是一位傑出的木雕藝術家,他自1969年開始投入木雕創作,經過多年的精進與學習,他的技藝日臻成熟。蔡楊吉先生的藝術之路始於童年時期,因為父親經營木製品外銷業,他常常需要幫忙刻製西洋棋等小木作品。然而,他並未滿足於此,一直追求更高的技藝境界。1990年,他有幸被教育部選為重要民族藝術薪傳藝生,師從著名藝術家黃龜理學習木雕技藝。在師傅的悉心指導下,蔡楊吉先生的技藝不斷提升,他尤其擅長傳統漢式雕刻,並在大木作及佛像雕刻方面展現出卓越的造詣。

蔡楊吉先生的作品不僅技術精湛,更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他參與了許多寺廟的整修工程,包括三峽祖師廟和獅頭山紫陽門等,展現了他對於宗教建築的獨特理解和精湛的雕刻技藝。此外,他也積極參與各種木雕節慶,舉辦展覽和示範教學,致力於推廣木雕藝術,使更多人能夠欣賞到傳統木雕的魅力。蔡楊吉先生以其卓越的技藝和對藝術的熱愛,為台灣的木雕藝術傳承作出了卓越貢獻。

相關文章

2023-11-10

熟知竹籠茨建材特性、建築結構原理,並善用建材表現造型美感。具竹籠茨建造之知識、技藝及經驗,並熱心傳承與推廣,為文化脈絡下不可多得的適當保存者。台南市安南地區新吉庄,早年為鹽鹼旱澇之地,許多伏流水與河床飄忽不定,歷年均有「做大水」災情,地方稱呼氾濫河川為「青瞑蛇」。居民為求住居安穩,遂發展出「竹籠茨」建築工法,以竹管為梁柱,並以鑿孔穿榫方式銜接結構。於大水過後,將未倒塌竹屋,敲除壁面土泥減輕重量後,即可扛起快走,移至高地躲避下一次水患。 「竹籠茨」是臺南台江地區的傳統民居形式,以口徑尺寸各異的竹管,鑿口榫接之後架接成屋。頂棚覆以芒草、茅草遮雨。周圍四壁常以竹編夾泥牆代之。其屋基僅擱置於平坦硬地上,並未埋入地下,俟大水氾濫退去,敲破四周壁垣減輕重量,再以人力扛至高地等待洪水退去。充分反映鹽分地帶、易淹水地區的居民生存智慧。

2023-11-10

許朝宗長年持續從事傳統陶瓷製作,仿古瓷器陶藝精良,熟知登錄項目流派知識,並嫻熟其工序、工法等技藝,又融合天目釉古法,開創出高溫鐵鏽花的釉燒技法,正確體現該文化表現形式。許朝宗曾任教新北市鶯歌高級工商職業學校師徒制專任師傅11年,致理科技大學駐校藝術家9年,培育養成的子弟活躍於陶藝界。本人表示有意針對仿古陶瓷技藝,繼續推廣與栽培更年輕新秀,具該登錄項目之傳習能力與意願。許朝宗長期在鶯歌陶瓷業界持續多年推動仿宋、元、明、清古窯陶藝,擁有豐富經驗,及獨到工藝見解,為鶯歌「仿古陶瓷」文化脈絡之適當保存者。

2023-11-10

李文武從事雕刻創作四十餘年,熟知沉香雕刻材料知識與技藝。致力沉香雕刻教學與推廣,具有傳習能力及熱忱。保存者有數十年的沉香雕刻推廣經驗,具有相當成效,且為知名藝師,於文化脈絡下為適當者。1973 隨日本雕刻師木刻基礎 1973 隨周以鴻丶周邦勇老師習國畫。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