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箏老頑童

臺北市中正區

風箏-謝金鑑

風箏-謝金鑑

臺北市中正區

風箏老頑童

風箏-謝金鑑

2023-11-01

無論從傳統到創新的風箏在造形上,色彩上均具有美術價值,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二條第一項第一款第一目,具藝術性。

製作之風箏在天上飛翔、鳴叫,必須對力學,氣流都要有所了解,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二條第一項第一款第二目,具特殊性。

由客家地區出發,製作台灣民間特色風箏,具傳統地方色彩,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二條第一項第一款第三目,具地方性。

相關文章

2023-11-09

螺鈿工藝的複雜性和精湛技巧使其成為一門極具挑戰性的藝術形式。軟螺鈿和硬螺鈿兩種技術分別展現了不同的創作方式,其中硬螺鈿更為困難,需要更多的耐心和專注力。這項技術的傳入帶來了新的藝術風格,並且在當時的傢俱製作領域中取得了廣泛應用。張茂森和張茂欽兄弟作為第一代學徒,在這門技術上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他們的堅持和努力使得螺鈿工藝在臺灣得以繼續發展,並且將其推向藝術創作的領域。然而,由於市場需求的變化和技術傳承的困難,螺鈿工藝面臨著傳承的挑戰。兄弟倆的努力和希望,期盼能夠找到合適的傳承者,將這門珍貴的技藝傳承下去,讓更多人能夠欣賞和學習這項美麗的藝術。他們的堅持和付出為臺灣的傳統藝術傳承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2023-11-01

纏花,是一門結合剪紙、編織和刺繡的傳統工藝技術,在台灣具有深厚的歷史和文化背景。雖然官方史料中對其起源並無詳細記載,但根據部分地方志、民俗研究和耆老口述,推斷出台灣最早在清代已經有纏花工藝的存在。這種技藝被視為一般的民間工藝,具有地域性特色。 台灣地區主要由漳州、泉州移民組成,他們將福建地方的風俗和生活習慣帶入台灣,其中包括了纏花這種傳統手工藝。在廈門地區,纏花工藝至今仍然存在。早期,台灣婦女將纏花製作視為一種副業,並在婚嫁場合中使用,後來逐漸普及至日常生活和宗教儀式中。

2023-11-08

「蒔繪」技法是漆工藝中的一個重要類別,包括平蒔繪、研出蒔繪、高蒔繪,以及肉合蒔繪等不同風格。蒔繪技法要求工藝者具備髹、描、堆、貼、磨、撒、蒔、推、罩等基本功,使平面畫作在光影的變化下呈現立體效果,技術非常複雜細緻。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