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愛恨交織」的傳說

新竹縣五峰鄉

新竹縣賽夏族矮靈祭(pasta’ay)

新竹縣賽夏族矮靈祭(pasta’ay)

新竹縣五峰鄉

一個「愛恨交織」的傳說

新竹縣賽夏族矮靈祭(pasta’ay)

2023-10-19

賽夏族paSta’ay的歷史源自賽夏族一個「愛恨交織」的傳說。

相傳距今300多年前,賽夏族部落對岸山洞裡,住著一群身高不滿3尺(1公尺)的小矮人,賽夏族人稱之ta’ay (音譯: 達隘)或戲稱矮人。達隘身材雖矮小智慧卻很高,而且行動迅捷,他們經常教導賽夏族人農耕漁獵技術、治病方法,賽夏族人對他們心存感激,常請達隘喝酒同樂。在每年收成後,也會準備豐盛酒菜招待達隘。但達隘常在喝酒後調戲賽夏族婦女,甚至曾造成賽夏族婦女懷孕之事,導致賽夏族人心生不滿,亟思報復,但不敢輕舉妄動。在某次慶豐收歡樂之夜,達隘又調戲賽夏婦女,一位賽夏青年決心進行報復行動。乘黑夜暗中將達隘每天必經之橋(以兩枝枇杷樹幹架設而成)砍斷一半,再塗抹泥土遮掩,當達隘酒後成群走上橋時,橋不堪負荷而折斷,達隘紛紛墜落河谷死亡,僅餘兩名年長達隘未上橋而逃過一劫。事後這兩名倖存之達隘決定離開賽夏族部落,離去前忍悲傳授祭歌及祭儀,告誡賽夏族人須每年祭拜達隘靈魂,否則必有災禍,隨後即朝東方離去。

達隘離開後的次年,賽夏族人開始災禍連連,先是農作物欠收,打不到獵物,造成飢荒,接著族人生病無人能治,賽夏族人開始恐慌,認為是受到達隘的詛咒。為請求達隘原諒、慰藉達隘靈魂,避免災害擴大,於是在秋收之後農曆10月中旬的月圓之夜起,舉行祭祀達隘靈魂儀式,連續3個夜晚從太陽下山舞至次日太陽出來,稱之paSta’ay(音譯:巴斯達隘),外人則稱為「矮靈祭」。

paSta’ay原本每年舉行一次,日治時代政府擔心賽夏族人藉此聚集謀反,於是改為兩年一小祭,十年一大祭。所有儀式都有一首祭歌相配合,傳說祭歌是倖存的兩位達隘教導賽夏族人唱的,朱姓族人因為學得最完整最正確,因此每次祭典均由朱姓族人擔任總主祭。 paSta’ay祭歌共16章,35節,232句,17個曲調,每節以一種植物的尾音押韻,詩行完整,唱法特殊,與paSta’ay之迎靈、娛靈、送靈舞步相配合。祭歌的歌詞以迎靈開始,隨著章節的不同,達隘與賽夏人間的恩怨情仇在祭歌與舞步的律動中重現。祭歌內容除了對賽夏族人殺害達隘的故事情節提出控訴外,還有許多達隘對賽夏族人的諄諄訓誨,伴隨歌舞的進行,交織成paSta’ay神人交融的神秘景像。

相關文章

2023-11-14

Mikongu(米貢祭)是目前官方認定的原住民族第十六族—卡那卡那富族兩項重要祭典之一, 祭典儀式內容早見於日本殖民時期總督府的調查文獻當中,例如,《蕃族調查報告書第三冊鄒族阿里山蕃四社蕃簡仔霧蕃》(佐山融吉2015[1915],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編譯),以及《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四卷鄒族》(小島由道2001[1918],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編譯)。由此可知,根據文獻紀錄,此祭典已經至少有百年以上的歷史。

2023-11-14

目前下淡水溪兩岸,包括高雄大樹、高雄大寮、目前屏東市(大洲里含大洲、頭前溪、六塊厝)、屏東萬丹等地的輪流做大功祭典,十分積極,民間自我認同度高,且因當地祭祀民眾對於此一歷史脈絡仍然清楚,所以持續保持著自主性、自發性地參與祭典活動。搭壇為祭場-下淡水溪請水(迎請英靈)-慶公筵-送水(恭送英靈),顯著反映下淡水溪兩岸六庄頭族群或生活與文化之特色。表此俗為下淡水溪東西兩岸六庄頭之特色民俗,存在時間已有一段歷史,同一事件引發的跨縣市(屏東市、萬丹鄉、大樹鄉、高雄市大寮區)民俗,有地域性統合之特色。

2023-11-14

榴陽王三聖始祖分別為榴陽王十二使、三元真君、李老先生。十二始祖係河南省固始縣人,生於641年(唐貞觀十五年),奉命入閩平獠亂,因獲三元真君、李老先生的相助,完成是使命。後來,卜居於漳州龍溪28都之埭,郭埭有榴山,埭在山之南而稱為「榴陽」。始祖於唐玄宗元年(713)跌坐羽化,登仙神之列,勒碑「唐郭十二始祖」為記。傳其奉旨賜尚方寶劍巡狩天下,神威顯赫,護國濟世佑民,所到之處閤境平安,物阜民豐。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