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徒赤腳踏萬斤炭火祈福

宜蘭縣五結鄉

二結王公過火

二結王公過火

宜蘭縣五結鄉

信徒赤腳踏萬斤炭火祈福

二結王公過火

2023-10-13

二結王公廟肇基於漢人拓墾蘭陽平原之初,其神名「古公三王」,乃中國福建漳浦湖西坑之地方神祇,為奉祀南宋末年抵抗蒙古犧牲的三位義士。清乾隆51年,先賢廖地捧奉古公三王本尊渡海來臺,奉祀於噶瑪蘭之濁水溪(今蘭陽溪)南畔的二結庄。

二結位於蘭陽平原的中心點,是南北往來要津;蘭地開闢之初,蠻煙瘴癘,妖邪橫行,古公三王以醫藥、堪輿、道法之術,為墾眾施藥醫病、分金點穴、降妖伏魔、消災解厄。二結王公之神能,因應開墾社會生活之所需,尤其是特殊的「武轎觀輦」辦事方式,神威遠播,二結王公廟旣為民間信仰重鎮,隨著信徒之分佈,而有全台分靈、分香廟壇之分立50多處,成為古公三王信仰開台祖廟。由於「老三王公」本尊已渡海來台,古公三王在中國並無任何分靈分廟,自然發展成為台灣特殊的古公三王民間信仰系統。而一年一度的王公千秋過火祀典儀式活動;社區居民、遊客萬人雲集,武轎發輦「掠童乩」過萬斤炭火,展現王公靈威,是台灣最壯觀盛大之廟會文化活動之一。故早期先民有「驚王公生,不驚過年」的俗諺,是比諭在二結人心內,王公生的祭典是比過年還重要,是社區每年一等一的頭項大事,也是宜蘭人的生命和願力的具體呈現。

二結王公過火儀式,依據社區90歲耆老的追憶,已超過百年以上歷史。在日本時代,依據昭和12年(1937)1月3日出版的台灣日日新報,有一則對二結王公過火的新聞報導;「羅東郡五結庄二結鎮安宮,去(上月)三十日,值主神古公三王誔辰,盛舉致祭,由祭典委員陳全、簡祠在及簡阿達諸氏,熱心鼓舞,而蘭陽三郡下諸信徒,陸續參拜。過火後,迎神輿出境,陣頭計二十餘陣,觀眾約五千名。壯丁團及青年員,出為取締交通。各回乘合車,均告滿員。其他,廟前演戲二臺,極呈熱鬧云。」由於王公生過火吸引各地無數民眾參與觀看。民國40、50年代,二結火車站,在這一天還加開臨時專車以及火車末班車,以輸送大量的「看鬧熱吃拜拜」的香客,可說是本縣一件最盛大的宗教文化祭典之一。 在2007年1月,二結王公過火,更經「國家文化總會」評選為台灣十大民俗祭典。

相關文章

2023-11-13

學甲慈濟宮主神保生大帝,係於明末由福建泉州府移民迎請,隨鄭成功部隊來台,而由學甲頭前寮將軍溪畔登岸。上白礁祭典根據考證,始於清領時期,學甲地區鄉民經常返回原鄉福建泉州白礁慈濟宮謁祖,由於保生大帝誕辰為農曆3月15日,故必須提前數日渡海,方能趕上神誕,所以乃訂為每年農曆3月11日。日治時期後由於台灣、中國民間往來受限,來往關卡不便,遂逐漸改於當年登陸之處舉行隔海謁祖祭典。上白礁祭典原非年年固定舉行,20世紀後半,才逐漸改為每年舉辦。 上白礁祭典原屬學甲地區的區級祭典,參與廟宇以學甲慈濟宮的交陪廟、分靈廟、學甲13庄的庄廟為主。1977年左右,台灣興起尋根熱潮,上白礁祭典乃受官方支持,標舉其「飲水思源」的精神,而逐步擴大祭典層次,1980年開始,升格為縣級祭典,祭典主任委員為台南縣縣長;1981年適逢中華民國建國70週年,配合舉辦藝陣比賽與藝文展覽,由當時台灣省政府主席林洋港主祭;1984年由出身學甲的台南幫大老、前台北市長吳三連擔任主任委員;1989年起,名義上又改由行政院內政部部長擔任主任委員,然而歷年來實際主祭者仍由台南縣縣長擔任。 1990年以後,學甲慈濟宮多聘台南縣縣長或其代表人主祭,如縣政府無人前來,則由學甲慈濟宮主任委員擔任主祭者;其餘繞境行程與動線,皆依舊俗進行。

2023-11-13

「聖母遊行」是天主教會在世界各地常見的祈福遊行活動,萬金聖殿在一八七○年十二月八日落成時,就是奉「無染原罪始胎聖母」為主保的;教會各堂區的主保慶日(堂慶)都會舉辦聖母遊行,主要為國家、社會祈福,藉以淨化人心;因此,要求教友以誦念玫瑰經或唱聖歌,代替鑼鼓、爆竹的喧囂;另一方面,激發教友效法聖母的「信、望、愛」三德,增進自己靈修與牧靈心火。

2023-11-13

車藏,音狀,正字為「旋」,出於道士科儀書本,有旋轉不停的意思。台灣民間有血車藏及水車藏兩種,前者糊貼紅色系列的紙花,專做超渡難產而過世的婦女;水車藏則多黏貼白色或灰色系列的紙花,主要在於超渡溺水之亡魂。 水車藏是以竹篾編紮成內外兩圈圓筒狀,糊上淺淡花紙,上下分別貼著十二尊牛鬼蛇神,按水中、陰間、天堂三種不同的宇宙空間排列。在水中的有冤魂、正義的水王和代表惡者的污穢神,還有押解鬼魂的大鬼、小鬼,審判善惡的城隍與牛頭馬面,最後則是觀世音菩薩與善才良女,頂端四角各插有一隻小三角旗用來招魂。轉動水車藏代表讓淹死的鬼魂,藉由旋轉的水車藏自水中找到上岸的方向,過去村民在水車藏上寫上祖先的名字,隨著時代更迭,現代人通常在水車藏上書寫自己的姓名、住址以示叩謝。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