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中秋盛會迎尪公遶境祈福

新北市三峽區

三角湧迎尪公

三角湧迎尪公

新北市三峽區

三峽中秋盛會迎尪公遶境祈福

三角湧迎尪公

2023-10-13

安溪人進入臺北盆地南緣淺山地帶,種植稻米與茶葉遭遇蟲害,在山地種茶,開採開採樟腦與大菁染料,時常遭受泰雅族的攻擊,挖掘煤礦易得肺病,使得安溪人的生存環境顯得艱辛,也因此在困厄中越需要信仰的力量加以慰藉,於是信仰原鄉的清水祖師與尪公,希望尪公能驅逐害蟲、調解原漢衝突、醫治病體,尪公成為維護人身安全與經濟利益的神祇,形成許多聚落迎請尪公辦理年例祭典。

日治時期各年例聚落迎尪公是一庄過一庄,範圍涵蓋今日的三峽區、鶯歌區、樹林區柑園、大溪區中庄,時間從農曆8月26日至9月初一,戰後受到政府施行統一祭典政策的影響,使得尪公年例祭典表現得非常多元且複雜,「三角湧迎尪公」指的是統一祭典的部分,包含了三峽區、鶯歌區部分、大溪區中庄,祭典時間集中在農曆8月15日,年例聚落委託三峽長福巖向木柵忠順廟與木柵、景美、萬隆集應廟請尪公,再從三峽長福巖請尪公與清水祖師,同時迎請與地方有信仰關係之神明,迎請眾神舉辦年例祭典。

三峽一帶的許多聚落,傳統上在農曆正月迎清水祖師,俗稱為「祖師公戲」,有著祈求整年平安的意涵,農曆8月迎清水祖師與尪公,俗稱為「尪公戲」,則是在歲末答謝平安,清水祖師與尪公信仰有著地方的歷史記憶,年初與年尾的祭典成為民眾重要的年中行事,構成地方社會的生活型態與歲時祭儀。

相關文章

2023-11-08

張錦桂具有豐富的民謠知識和技藝,參與了「文化部重要傳統藝術滿州民謠—張日貴傳習計畫」並且在計畫結業後擔任教學助理,指導滿州鄉境各中小學的民謠社團和社區民謠班。他積極參與詩詞創作和演唱比賽,並且在國內外多項音樂展演和交流活動中取得佳績。他不僅具備傳統曲調、月琴彈唱、即興演奏和創作新詞的知識和技藝,還展現出顯著的傳習能力和意願。

2023-11-14

小琉球水仙宮欽點五毒大神陣,是琉球鄉重要民俗活動,自1952年成立,主要因應3 年一科的小琉球迎王平安祭典,陣型由刑具爺領 軍,後有武差爺及五毒大神【代表五方及五行,分別是代表東方的綠大神、代表西方的白大神、代表南方的紅大神、代表北方的黑大神及代表中尊的黃大神】,臉譜、服裝各具特色,演出者出陣時要打臉,與台灣其他陣型不同。

2023-11-14

由金門縣黃氏宗親會進行恭迎紫雲始祖守恭公巡安民俗活動,此巡安活動傳承迄今約有百餘年之歷史(始於清宣統元年,1909 年);後再於農曆二月十八日於值年村落黃氏宗祠舉行祭祖儀式,而浯島恭迎紫雲始祖初始原僅為五股,後至二十一世紀初期考量人口繁衍之眾,遂區分出第六股(尚義、后壟,金門城)。今紫雲黃氏宗親在金門主要分成六股,獨立的四大股為西園、汶水(後水頭)、金水(前水頭)、汶浦(後浦頭);另有六個小股因經費因素考量合組成二大股,其中一合股是由英坑、東店、官澳所組成,另一合股是由尚義(耍頭)、后壟、金門城(舊金城)所組成。因此,使得西園、汶水(後水頭)、金水(前水頭)、汶浦(後浦頭)四大股聚落每六年輪值一次,而二合股中的英坑、東店、官澳、尚義(耍頭)、后壟、金門城(舊金城)等六聚落則每十八年輪值一次;其中之一合股輪值順序為英坑、東店、官澳;另一合股輪值順序為尚義(耍頭)、后壟,金門城則未參與輪祀。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