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落的守護神

金門縣金湖鎮

金門風獅爺

金門風獅爺

金門縣金湖鎮

聚落的守護神

金門風獅爺

2023-10-13

風獅爺起源,目前尚無確切的資料,金門的風獅爺,據推測乃由於明代中葉之後,金門因煮鹽、海盜危患,使樹木大量減少,每屆秋冬之季,風砂肆虐,居民為風砂疾病所苦,故於迎風及路口處,設置風獅以鎮風制煞,相因而成習俗。

風獅爺,因多以石材雕刻,故金門民間習稱為「石獅爺」、「石獅公」或「石獅將軍」,主要功能在於「鎮風止煞」,多設於風頭之處,近代以來,蔚為金門的人文景觀,並習稱之為「風獅爺」。

風獅爺依其設置位置的不同,可概分為「村落型」及「牆垣屋脊型」。村落型主要設在村落外圍的迎風路口處或寺廟周圍,成為同屬於聚落保全系統中的一環,除「鎮風、制煞」外,還有制水煞、路箭等功能,其防衛範圍包括整個聚落。而牆垣屋脊型,則指置於屋脊、牆垣或鑲於壁上之石獅爺,主要功能在於化解形煞,如巷沖、壁刀、屋角等有形的沖煞。

相關文章

2023-10-13

勝安宮遶境活動以王母娘娘收圓、綏靖地方為目的。根據勝安宮的說法,收圓是指圓滿之意,遶境的過程中王母娘娘會渡化沿途的孤魂野鬼,使孤魂得以回歸王母娘娘懷抱、跟著王母娘 娘修行不再作祟,達到合境平安的效果。

2023-11-14

萬福宮主祀五府千歲,係於清光緒三年(1877年)建廟,歷經數次重修:光緒七年(1881)、光緒十九年(1893)、大正五年(1916)、民國三十七年、五十一年、七十六年再度重建,成為今日所見堂皇廟宇,祭祀範圍為舊白砂崙庄,包括今福德里、萬福里和白雲里。 萬福宮傳統上有所謂「三年香、五年醮」的大型廟會祭典活動,香科(刈香)自1976年丙辰出巡大典以後即停止,直到2006年丙戌才又重現。二戰後迄今共舉行過八科王醮,分別在1960、1966、1974、1980、1985、1992、2002年、2020年,屬不定期醮典。

2023-10-13

艋舺,今名萬華,為臺北市最早發源地,300多年前臺灣北部為一蠻煙瘴癘之地,漢人由渡海前來墾植為求神佑,多攜帶家鄉廟宇香火以為庇護,後因漢人聚落漸增,福建泉州三邑(晉江、南安、惠安)人士遂於清乾隆三年(西元1738年)合資興建龍山寺,迎請福建省晉江縣安海龍山寺觀世音菩薩分靈來寺供奉,當時為祈航海安寧郊商,同時興建後殿,奉祀天上聖母、文昌帝君及關聖帝君等,此後乃至日據時期,龍山寺除是當地居民信仰中心外,更是商業、經濟活動之處,甚至為議事、訴訟等祈求神靈公斷之場所。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