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現存清代廟宇建築

宜蘭縣宜蘭市

宜蘭五穀廟

宜蘭五穀廟

宜蘭縣宜蘭市

少數現存清代廟宇建築

宜蘭五穀廟

2023-10-12


除廟宇本體大部分為清咸豐八年重建後之遺構外,另有民國53年(1964)重建的鋼筋混凝土造山門及拜亭,遮雨棚與廁所、鐵皮倉庫則為近年加建,原有之兩側護龍、門屋及圍牆於民國99年間全部拆除,僅留下小部分圍牆及1座門屋、「重建先農壇碑記」石碑;另廟方重塑一個由清官鞭打春牛之塑像於廣場。

殿內在格局上除三開間外,整體空間格局可見明間較左右次間神龕內凹之「凹壽」形式,明間主祀神農大帝、左龕祀觀音佛祖、右龕祀功德主及土地神祇。

殿內可見前後點金梭柱、前後附點圓木柱、三通五瓜(童)及肥束、員光、通隨等之大構件及其簡約木雕;另殿內前側可見「彎棚」造型屋面、其餘為露明桷斜坡屋面。

殿內嘉慶壬申十七年(1812)「制器壽人」、咸豐戊午(1858)「農醫之祖」、咸豐九年(1859)「粒食開先」、光緒九年(1883)「澤普蒼生」等及明間大門上之「神農社稷神祇壇」、殿前右側咸豐八年(1858)「重建先農壇碑記」、門口之民國壬子(1972)季冬「石獅」等,皆述說著宜蘭五榖廟的經典及歷久彌新之歷史價值。

宜蘭五穀廟為噶瑪蘭廳設治初期之先農壇,主祀神農大帝,自創建以來即是宜蘭地區官方祀典廟宇之一,凡迎春、勸農、春秋常雩皆由地方官員循例舉行,同時也是本地農民重要信仰中心,是宜蘭以農業社會為主要歷史發展脈絡的重要見證,具歷史文化價值。

宜蘭五穀廟「製從其樸、料置其堅」之樸質莊嚴廟貌,反映出清代宜蘭官方祠廟特質;其位處南門外的位置乃居於宜蘭平野田疇間,座東向西的方位則反映宜蘭的地理形勢格局,均表現宜蘭以農業地景為地域風貌之特色。

宜蘭五穀廟歷史建築本體,雖歷經多次修建,大部分仍為清咸豐年間重修後之遺構,保存了當時的建築材料、營建技術及風格特色,具建築史與技術史之價值。

宜蘭五穀廟為宜蘭縣少數現存清代廟宇建築,廟內存有包括「重建先農壇碑記」石碑、匾聯、祭祀器物等豐富文物,且仍維持拜春牛、拜斗法會等傳統民俗活動,均具文化資產價值。

相關文章

2023-10-31

走進橋南老街中,總會聽見熟悉的聲響,那是老街上泉利打鐵舖百年以來每天在規律時刻傳出的聲響,曾是鹽水第一條街道的的橋南老街在月津港淤積之後逐漸沒落,幾百年前商賈雲集,港運繁忙的噪雜已然不見,只剩下整排的老街屋延續著當年的故事,可至橋南歷史文物館尋幽探古或到橋南咖啡屋坐著遙想當年。

2023-10-12

長慶廟舊名為「古亭庄福德爺」廟,土地公(福德爺)為漢人農業社會最普遍奉祀之神祉,廟址位處古亭庄村落南側交通要道旁,本廟宇不僅見證早期漢人墾拓古亭地區的歷史,亦是地方共同信仰的無形文化。

2023-10-31

從清朝時代起就是台南五條港區域的重要河港入口,當時的商賈都從這條街上進出台南,是當時最熱鬧的的區域,歷史有趣的地方又來了,經過百年演變,原本的河港現在成為都市裡的道路。 原本已經因為老舊而沒落的街道,近幾年成為文創藝術的集散地,台南人有時會戲稱神農街為文青聖地,街道兩旁的店都充斥濃濃的手作風格,而且為了維持原創性,大多數店家內都不可以拍照,請多留意店家的規範,因為神農街內的每家小店舖絕對值得每個來台南的人好好細細的看一回,絕對不只是在街上走一趟就過了,一定要進每家店看看。 總爺廟街以總爺廟為中心,總爺廟是台南市的一座古老廟宇,也是台灣南部地區的重要宗教場所之一。這座廟宇供奉著神明,吸引了許多信徒和遊客前來參拜。 在總爺街附近,你可以找到許多古蹟和文化景點,例如赤崁樓、安平古堡等。這些地方都展示了台灣豐富的歷史和文化遺產。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