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上的一齣戲

金門縣烈嶼鄉

前埔保障宮

前埔保障宮

金門縣烈嶼鄉

牆上的一齣戲

前埔保障宮

2023-10-12

前埔保障宮主祀玄天上帝,並奉祀三太公、太子爺、註生娘娘及福德正神。相傳廟宇最早起建於明朝,曾於民國20年代(1930年代)修建過,後受砲擊毀損,於民國58年(1969)重修,廟宇壁畫彩繪委由林天助匠司負責,由該次修繕捐款誌與女兒圖捐資名單得知,保障宮的捐獻者包含地方、大陸居民及海外僑民,可見戰地背景下的社群關係。

林天助(字甫臣,烈嶼中墩人,1914-1988)曾任烈嶼地區首任保長、烈嶼鄉民代表及區長、官派鄉長等,民國39年(1950)辭官後開始為金門地方寺廟、民宅題詩、作對聯、彩畫,作品遍布大小金門宮廟。

林天助匠司早期的彩繪作品採直接於灰壁上以墨筆作畫,應用疊暈技巧與勾勒畫法,以黑線條勾勒輪廓界限,再施墨色,由淺而深。

其中,以「連環畫式」壁畫為金門廟宇彩繪中十分具特色的藝術表現形式。林天助匠司無師承,其創作靈感來自章回小說,表現手法靈活,圖像構圖精緻。施作時以蚵殼灰摻上瓊麻錘鍊再加上石灰糊在牆壁上,彩繪時直接以黑墨在其上作畫。

「連環畫式」壁畫又稱「女兒圖」,是由村內女兒、女婿共同分擔廟宇的重建經費,再將捐獻者姓名書寫於連環圖上,如此結合中國傳統民間故事與捐獻者背景的表現手法,保留了當地重要的文化。林天助匠司所繪黑白連環畫式壁畫目前僅存於大金門官澳龍鳳宮(已重修)、塘頭金蓮寺、烈嶼佛祖廟,以及烈嶼保障宮三座。在金門戰地背景下自學而成的畫作系統,在當代建築彩畫技術史上具有特殊的意義與價值。

保障宮因年久失修,局部壁畫受日照、潮氣風化剝落,於民國108年(2019),依《金門縣私有歷史建築修復獎助辦法》,由易陽營造有限公司及名襄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完成建築整體與壁畫修復。

相關文章

2023-10-30

雲林縣西螺鎮延平老街商圈,為發揚推廣西螺米食和醬油產業,共同打造「米醬小鎮」為西螺意象,特產「西螺米」、「西螺醬油」及米製相關產品都相當知名,每年舉辦西螺米醬小鎮生活節。 延平老街是西螺早期商業區,除了迷人的自然風光之外,目前仍遺留下不少保存完善的建築物,例如金玉成鐘樓、螺陽齒科,還有之前為「捷發乾記茶莊」,目前已成為西螺旅遊「問路店」的老街文物館(螺陽文教基金會)。懷舊建築、熱情純樸的人文風情、還有各式在地美味小吃及西螺名產伴手禮專賣店,充滿質樸的悠活小鎮…蘊藏不盡的文化精髓都藏在這一幢幢的街屋裡。

2023-11-03

頭城老街,又被稱為「開蘭第一街」,是位於臺灣宜蘭縣頭城鎮的歷史悠久的街道。這條街道的範圍大致從南門福德祠到北門福德祠,長約600公尺。它的南北走向靠近東邊的頭城港,以及通往北邊烏石港的港道,曾經是繁華的貨物集散中心。然而,由於日治時期大正十三年(1924年)的洪水影響,以及陸運取代海運等因素,這裡的繁華逐漸式微。今天,頭城老街上保存著多座古蹟、老廟,還有珍貴的老榕樹。

2023-10-11

根據《大城咸安宫沿革誌》記載,威安宮主祀保生大帝,為大城地區先民吳氏於康熙5年(西元1666年)回歸故里福建泉郡同邑白礁鄉積善里祖廟,奉請至大城厝庄祭祀。康熙13年(西元1674年)奉祀於新建簡陋士埆廟安座供民膜拜,道光元年(西元1821年)大城地區開設市街,重建廟宇,規模較小。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