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第一古廟

嘉義市東區

雙忠廟

雙忠廟

嘉義市東區

嘉義第一古廟

雙忠廟

2023-10-11

「雙忠廟」位於嘉義市東區忠孝路88號,興建於1689年(清康熙28年),相傳是嘉義市(諸羅山)第一所漢人創建的廟宇,故有「諸羅山首廟」之稱 。

奉祀的主神為唐朝安史之亂死守睢陽的忠臣張巡與許遠 。鄭氏時期臺灣因為兵屯瘴癘流行、水土不服,為安定軍心興建小廟奉祀張巡與許遠二神。清領之後神像才改由里民奉祀,於1689年(清康熙28年)正式建廟。1709年(清康熙48年)由參將張國、守備黃元驤重建廟殿 ,並增祀張巡夫人、部將雷萬春、南霽雲和二匹泥馬供兩位元帥使用 ,該廟的名稱也改為「雙忠廟」,俗稱「元帥廟」。

1846年(清道光26年)重修過,今廟仍保留當時重修的石柱。日治時期1895年(明治28年)8月21日,日軍占用雙忠廟。爾後1909年日本曹洞宗佔用雙忠廟為嘉義佈教所,長達15年之久,最後經信徒爭訟討回。1939年(昭和14年)因皇民化運動,雙忠廟神像收入嘉義城隍廟倉庫,匾額也因此大量佚失。二次大戰後,雙忠廟於1947年由仕紳黃文陶等人重建,將廟建築座向改為坐東朝西;於1949年完工,1967年修建拜亭,1978年再次重修 ,2007年興建會客室和倉庫。「雙忠廟」於2015年1月23日經嘉義市政府公告登錄為歷史建築。

「雙忠廟」為臺灣傳統廟宇建築,為磚木混合構造 ,由入口依次為簷廊與正殿,座向採坐東朝西向,樓層數為單層,面寬三開間。正殿前的簷廊為磨石子地坪,簷廊立有磨石子龍柱,柱上繪有八仙,為羅雹與其工班施作。正殿前簷對看堵為交趾陶龍虎堵,由林添木與陳專友分作。龍邊為雙龍搶珠,虎邊為虎子情深;龍邊裙堵為青獅,虎邊裙堵為白象。兩側頂堵皆以彩繪泥塑裝飾 。正殿裙堵下為石材櫃台腳。正殿明間牆體臺度為磚砌,明間外牆塗抹水泥砂漿。正殿明間入口處設有石獅,其門片為潘麗水1948年所繪的門神彩繪。屋頂為懸山頂形式,屋桁檁突出懸於山牆牆面,屋頂於九二一災後重建,由仰合瓦改為琉璃瓦。屋頂中脊上作福祿壽三仙及雙龍等裝飾 。

相關文章

2023-11-03

湖口老街位於臺灣新竹縣湖口鄉,是一條充滿歷史和文化氛圍的街道。這個地區的興衰與鐵路發展息息相關。在光緒十八年(1892年)鐵路鋪設至湖口後,這一帶開始繁榮。當時稱為「大湖口」或「大窩口」的湖口地區因為鐵路的通過,成為了貨物集散地,帶動了當地的發展。日治時期,由於「湖口驛」的設立,這裡更是商業繁榮,並在大正五年(1916年)開始建造了今天的湖口老街。然而,在昭和四年(1929年),鐵路路線調整導致「湖口驛」遷移到下北勢,使得老湖口商業衰退,但老街的風貌卻得以保存。

2023-10-30

斗六本為富庶繁華之地,自清光緒19年(1893),雲林縣城自竹山雲林坪搬遷至斗六為始,此地便在政治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隔年完成的雲林縣采訪冊也說,當時斗六城內住有一萬居民。可惜日治初期為鎮壓斗六地方反叛勢力的雲林大屠殺,還有明治41年(1908)的斗六大地震,都讓斗六元氣大傷。還好斗六依舊是斗六郡治,並且又有火車站的加持,昭和2年(1927)日本開始市街改正,建立出一條容許汽車行走,並且帶有騎樓的街道,這條街道就是今天的太平路。

2023-10-11

五通宮創建於道光5年(西元1825年),並坐落於埔心鄉與大村鄉的邊界上,位於埔心通往鹿港舊路要徑交口,地址位於彰化縣大村鄉新興村大溪路24號。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