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唯一供奉少女媽祖

連江縣南竿鄉

金板境天后宮

金板境天后宮

連江縣南竿鄉

全台唯一供奉少女媽祖

金板境天后宮

2023-10-11

金板境天后宮坐落於連江縣南竿鄉仁愛村(舊名鐵板),臨近海灘,是仁愛村居民的信仰中心。其肇建年代已無可考據,民間傳說係清代海盜蔡牽捐資所建馬祖列島四座天后宮之一(餘為津沙天后宮、馬祖港天后宮、東引天后宮,但史所未載,難以證實),有學者卓克華推論,其年代應早於蔡牽時代,而蔡牽應只是修建時捐資助修。

在馬祖地區社會演變過程中,金板境天后經過多次修建,廟旁解說牌上載「鐵板天后宮,相傳為清代嘉慶年間大海盜蔡牽,為求神明庇佑所建,清同治8年間(1869)曾由居民加以修繕,而後又於民國8年、38年、68年、73年共4次修繕。

今日廟宇仍保有當年閩東封火山牆的型式,內部以福州杉為材,採穿斗式構架,柱、樑、檩、枋、望板、斗栱、柱礎等構件清晰可見。屋頂上屬於出檐式建築之法,正面原為板牆立面,後為保護木構架,避免長期風化毀損,改設為磚造牆身。廟內供奉天上聖母、威武陳將軍、華光大帝、臨水夫人、福德正神等眾神,神像與神龕雕工古樸細膩,尤其主祀神媽祖神像,容貌娟秀。邊側二神龕,也以少見的「廟中廟」形式呈現,散發簡樸典雅,古色古香的氣息。」雖然說明有4次修復,但因沒有留存記錄資料,無法得知細節,只能從現存少數照片及耆老口述中追憶昔日風華。

由於金板境天后宮所具有的閩東文化特色,以及其反映了鐵板聚落的時代性意義,連江縣政府於民國98年將其登錄為歷史建築,因而有了文化資產身份,並於99年為進一步保存這重要的文化資產,啟動研究暨修復計畫,在無法取得始建時期建築形貌的直接證據下,依世界遺產的觀念與文化資產保存法的精神,按現況進行修復,使得天后宮的祭祀功能與社會功能得以延續。

修復後的廟宇建築,保有閩東封火山牆的型式,內部以福州杉為材,採穿斗式構架,柱、樑、檁、枋、望板、斗栱、柱礎等構件保留了純粹的閩東風格,是為馬祖地區重要的文化資產之一。

相關文章

2023-10-12

「鎮南聖神宮」位於嘉義市東區共和路118號,興建於1777年(清乾隆42年) ,當時廟名為「鎮南宮」,主祀五府千歲。1832年(清道光12年)進士黃驤雲獻匾「福惠斯民」。1854年(清咸豐4年)首事田文增、韋珪生募款重修,並獻匾「鎮南古廟」。文昌閣則為1793年(清乾隆58年)知縣單瑞龍用築城樓之殘材所建。

2023-10-30

雲林北港鎮的中山路從清朝時期以來,一直是雲林人重要的生活重心,不僅是北港最早的老街,也是北港地區的發展中心。這裡的建築主要分為兩大類,一是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店鋪,像是蔘藥行、診所等,另一種是與寺廟參拜相關的建築,例如北港著名的朝天宮,主要供奉媽祖的朝天宮也是雲林北港人的信仰重心,媽祖神祇的香火鼎盛也連帶的帶動了老街的經濟發展與週遭的商業型態。 延平老街是西螺早期商業區,除了迷人的自然風光之外,目前仍遺留下不少保存完善的建築物,例如金玉成鐘樓、螺陽齒科,還有之前為「捷發乾記茶莊」,目前已成為西螺旅遊「問路店」的老街文物館(螺陽文教基金會)。懷舊建築、熱情純樸的人文風情、還有各式在地美味小吃及西螺名產伴手禮專賣店,充滿質樸的悠活小鎮…蘊藏不盡的文化精髓都藏在這一幢幢的街屋裡。

2023-10-12

埔里南村義民祠位於埔里鎮南村里南村路8-1號。創建於清光緒5年(1879),由客家移民自新竹縣新埔鎮枋寮褒忠義民廟分香建廟於此地,距今約有143年歷史。清光緒14年(1888)、日治昭和5年(1930)及民國90年(2001)均曾經重修,但祠貌仍維持清代閩式建築風格,正身建築古色古香,屋架構照、屋面、柱樑保有傳統工法及材質,具有地區性特色。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