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金門縣誌記載,順濟宮興建於明朝,是金門地區第一座媽祖廟。順濟宮所建之地亦為「虎穴」故而香火極其旺盛。民國72年(1983),廟宇因年代久遠及戰爭之故毀損,由村民共同損款重修,並成立順濟宮重修委員會,主持重修事宜。順濟宮主祀媽祖(大媽、二媽、三媽)、聖祖媽、觀音、三太子(中壇元帥)、千里眼及順風耳,由水僊尊王及註生娘娘陪祀。
每年農歷3月23日為媽祖千秋日。大殿內仍保有「清乾隆21年(1756)勒石」乙塊,其內容為「勒石永禁嶼內外不許設立繒棚」。後於民國103年(2014)動工重建,保留主要石構造材料,其餘新建,於108年(2019)完工。
108年(2019)重建後平面格局為二落加護龍,正身外牆採花崗石條勾丁疊砌,大規壁作斗砌,脊墜有泥塑彩繪裝飾,屋脊則使用大量剪黏、泥塑等裝飾彩繪;護龍外牆下緣作石條疊砌、上緣抹灰,轉角以煙炙柱收邊。正立面皆以石材雕刻,對看堵上方之水車堵則有交趾陶彩繪裝飾。榻受有一對龍柱,入口為三川門,門上門神皆為立體浮雕,正門前則有石鼓一對,門楣上方有一「順濟宮」匾額。
原歷史建築僅保留石構造材料運用於左右大規壁及後寮牆,並保留正殿拜石,其餘均為新建。
重建後的前殿、後採均採疊斗式趖瓜筒之木棟架,後殿以三通五瓜為結構系統並採藻井設計。前後殿以拜亭連接,並設有石階,左右側為龍虎井,左側護龍為順濟宮展示與服務空間。前後殿內牆皆為半廳紅上緣抹灰,位於後殿中央及左右次間 (水僊尊王、註生娘娘)各有一拜石,左側龍井下方立有一塊清乾隆石碑,刻有「嚴禁嶼內外不許設立繒棚」告示。室內木棟架及雕刻皆使用大量金色漆料彩繪,整體輝煌金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