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精神的實體見證

金門縣金沙鎮

昭武第

昭武第

金門縣金沙鎮

金門精神的實體見證

昭武第

2023-10-11

修建人何仁慈(1885-1930),本名何敬慈,金沙鎮浦邊人。早期南渡菲律賓經商,在菲律賓從事雜貨買賣,經商有成,多次來往金門與菲律賓,並於家鄉金門浦邊聚落建業。後因捐官,故擔任「都戎」一職,因此其宅第的門額題有「昭武第」。

昭武第於何仁慈任都戎一職前既已存在,創建年代不詳。僅於清光緒29年(1903)捐官擔任都戎(昭武督衛)定居浦邊,而修建了祖厝,並依官職,題於門額為「昭武第」。另於建築右側另建兩落大厝(即何仁慈古厝),但因當時財力已甚雄厚,相對建築格局與做工,相對精緻。並於前方建有石板廣場及迴向,廣場兩側並有門可供出入,並有牆規,其中迴向當時是作私塾教學使用,但是已於民國70年間(1980)倒塌,現已不復存在。

何仁慈於菲律賓經商致富後,於光緒年間回鄉修建此宅與興建右側兩落大厝(何仁慈古厝),並回饋鄉里,協助修建宗祠及廟宇,為浦邊重要人物,與菲律賓華僑歷史有關,為清末南洋經商致富興宅案例之一。

落位置於浦邊歷史建築群附近,表現出建築工藝與地域特色,周邊有兩幢洋樓為歷史建築與右側何仁慈古厝有群聚之景觀效果,應予保存。

格局為傳統閩式雙落大厝,建築正面主要材料構成為上堵傳統紅磚斗仔砌,下堵為三紋花崗石檻牆;前落與攑頭外觀材料為上堵內砌磚外抹灰,下堵為石磉平砌牆(七紋),後落側立面與背立面外觀為上堵內砌磚外抹灰,下堵為石磉平砌牆(九紋),前落與後落側立面山牆為內砌磚外抹灰仿斗仔砌壓紋。雙落屋脊為翹脊,屋面屬傳統瓦作二坡屋頂,兩側收3座筒瓦。正面採榻受作法。 鄰房與本建築皆為何仁慈之自宅,其利用前後隘門將兩幢建築相連,背立面之隘門上為瓦花裝飾,正立面隘門上為傳統綠釉花磚。

相關文章

2023-11-03

大溪區位於桃園市,擁有豐富的歷史和文化背景。在日治時期,大溪被稱為『大科坎』,位於大漢溪溪畔的台地上,曾是台灣重要的內陸港口。明清時期,運輸船隻可以從淡水、大稻埕、艋舺來抵達大溪,因此大溪成為繁榮的商業交通中心。然而,到了大正14年,隨著桃園大圳完工,大漢溪的河運斷絕,大溪的繁榮時期也告結束。

2023-10-31

南屯老街指「犁頭店街」,即今之南屯里,原屬巴布薩平埔族之大聚落。清康熙年間,浙江定海總兵張國與其僚屬在此地招佃墾荒,移民湧集,農具製造與販賣運應而起,打造犁頭農具的店舖聚集,形成農產品交易中心,稱之為「犁頭店街」。「三角街」「南屯市場」「萬和宮」「端午節民俗活動」已成為南屯孩子共同的、美麗的回憶。

2023-10-12

民國55年糶糴村村民劉財禎先生(已往生),對於該伯公維護及奉獻十分熱心,於是發起募款改建,在村民及地方人士贊助下,完成粮碑福德正神現況除了福德亭以外的其他組合元素,包含主體碑位碑石及龜背護牆、化胎、水泥欄杆及後方階梯看台等等。與現況化胎型粮碑福德正神之前,伯公形式為「河石伯公」即「石頭伯公」,僅有一塊自然大卵石形式而已,立於原有大榕樹下,並無現況主體碑位、化胎、水泥欄杆、廟宇等等構件。此為六堆地區原型地伯公演進過程。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