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普度公為主祀的廟宇

彰化縣北斗鎮

北斗開基祖廟福德祠

北斗開基祖廟福德祠

彰化縣北斗鎮

以普度公為主祀的廟宇

北斗開基祖廟福德祠

2023-10-11

北斗開基祖廟福德祠主祀神為福德正神,為北斗街內規模最大的土地公廟。北斗開基祖廟福德祠相傳初建於康熙58年(西元1719年),北斗建街後,地方仕紳將原有的小祠整建為較有規模之土地公廟,主祀東西南北中五方土地神祇,地方耆老俗稱:北斗閣街福德正神。

〈東螺西保北斗街碑記〉記載:「其北一段,中建天後宮(奠安宮),南向;西北建土地祠(開基祖廟福德祠),所以崇明祀、庇民人,禮至重也。」從中可知北斗開基祖廟福德祠與奠安宮乃是北斗建街時籌畫的指標性廟宇,具有相當的歷史定位。

嘉慶13年(西元1808年),北斗開基祖廟福德祠配合北斗建街而進行修建;大正6年(西元1917年)因年久失修,北斗街保正張軒主持整修,同年竣工;民國65年(西元1976年)在奠安宮管理委員會主委陳兆禎的倡議下,再次整修,完成今日所見廟貌,民國99年(西元2010年)登錄為彰化縣歷史建築。

北斗開基祖廟福德祠為單進單開間建築,於近年新設一座牌樓,並有一座金爐。廟埕作為戶外開放空使用,其功能可充當地區性逢節集體祭祀場所,或是作為宗教活動交陪用途之空間。拜亭為單開間立柱,三面透空有頂蓋之空間,面闊4.17公尺、縱深2.98公尺,屬於半戶外空間,其內放置天公爐。

正殿帶拜亭屋頂採硬山式設計,正殿與拜亭交接界面施作天溝處理;另於山牆位置,使用金形馬背,屋面則鋪設琉璃瓦。由正殿之墀頭收邊方式可觀察出,拜亭並非與正殿同時期所興建,且因興建拜亭緣故,正殿龍虎邊原有拱門以磚材進行封閉;拜亭為單開間立柱,三面透空有頂蓋之空間,拜亭柱原有抿石子面在民國65年(西元1976年)進行修復時被漆上了紅色油漆。

相關文章

2023-10-31

早期載送農具的牛車與載送商旅客的人力拉車都穿梭於街道間,是埔里商業活躍的年代。金合源打鐵店老闆彭進富說,打鐵街不只造就農業與林木業的鐵工具產業,還帶動附近其他產業發展,例如天一、能高、高樂、華國、綠都、南天等戲院都是當時興起的電影娛樂業,甚至存德旅社等旅宿業林立,讓南興街周遭形成商圈,繁華夜生活的景象空前。可惜1970年開始,埔里代工產業沒落,讓歌舞昇平的夜繁華蕭條,1999年再歷經921地震,逐漸褪去過往帶動埔里繁榮的風華。如今的義二路還保有巴洛克式的洋房,異國風味相當濃厚,雖然有些建物斑駁老舊,但仍不失迷人的歷史風采。老街上充滿著日本、美國、義大利、中華等各國料理餐廳,設置「假日行人徒步區」,腳底下踩的是有古早味的地磚。

2023-10-11

珠山聚落發展自元代,開基祖薛貞固世居同安,元至元五年(1345)薛氏因避難渡海至浯洲後,選擇太文山之南、龜山之西居住,將此地命名曰「薛厝坑」。

2023-11-03

被喻為龍潭第一街的三坑子,是個道地的客家村。昔日三坑子是河道上最繁華的碼頭之一,熱鬧非凡。不過隨著大圳的竣工,大漢溪水位驟降,三坑子的商業功能也逐漸式微。三坑子老街就位於桃園市龍潭區,範圍大致上是以永福宮為聚落的核心,向外至黑白洗,老街呈現外窄內寬的型態,饒富古味,吸引許多遊客駐足。三坑子老街保留了客家的傳統特色,另外也是「大尾鱸鰻」、「愛讓我們在一起」等片拍攝地,值得一遊。三坑子的起源可推溯在康熙年間陸細番對於龍潭的開發,直到清乾隆年間,西元1744年才有漢民移居在此。該地為一河階地形,其上有三條河流分別注入大漢溪,於台地面上形成三處坑谷,即為三坑子地名之起源。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