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最資深京劇武旦演員

京劇-楊蓮英

京劇-楊蓮英

臺灣最資深京劇武旦演員

京劇-楊蓮英

2023-09-18

楊蓮英女士坐科11年,基本功札實穩健,在京劇武旦方面有獨到之表演心得,能戲甚多,符合《傳統表演藝術登錄認定及廢止辦法》第4條第1款認定基準「熟知並能正確體現該登錄項目知識、技藝與文化表現形式,並具代表性」。

楊蓮英女士長年於各地傳授京劇基本功、武旦、刀馬旦等表演藝術,符合《傳統表演藝術登錄認定及廢止辦法》第4條第2款認定基準「具該登錄項目之傳習能力與意願」。

楊蓮英女士為目前臺灣最資深京劇武旦演員,將各行當藝術精華匯集於京劇武旦的藝術表演,培養許多京劇新生代演員,符合《傳統表演藝術登錄認定及廢止辦法》第4條第3款認定基準「在文化脈絡下為適當者」。

師事蘇盛軾、白玉薇、王永春、趙榮來、劉鳴寶。曾向尚派在台傳人梁秀娟老師請益,以及赴大陸研習獲得蘇稚、宋丹菊、楊少春等名師、名家精進指導,並拜業師蘇盛軾門下,務實學習,邊學邊演,習得無數出冷門戲與失傳老戲 ,為武旦戲拓展劇目。 1959-1970 大鵬五期畢業 (1964 大鵬劇校改制,隨校就讀取得高中學歷) 1985-1986 國立藝專國劇科 1997-1999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補足學分) 2006-2008 台北市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班

相關文章

2023-09-18

泰雅音樂文化的呈現,平時呈現在一切生活的活動中,特別是在「歡樂之日」。「歡樂之日」在泰雅語稱之(sinqasan na ryax),「sinqasan」(歡樂日)是「pqas」(喜樂)之衍生詞,「pqas」(喜樂)是一個詞幹。「sinqasan」(歡樂日)會呈現「qwas na kinb 張協成石廠位於大稻埕北段,靠近淡水河畔的碼頭區。1937年,石匠師張木成在此地建立了自己的店宅,而這座建築的完成時間也恰好與他的出生年份相同。如今,這座店宅已經沒有人居住,但仍是私人所有的財產。

2023-11-07

北港金聲順開路鼓的歷史根深蒂固,起源於清同治五年(1865年),由楊添丁、蔡宣德、蔡老慶、王如山、蔣馬來等先賢創立。當時的他們受到媽祖轎班會的啟發,認為開路鼓應該每年都要有集會,於是奉祀唐玄宗時期的「霓棠羽衣曲」和擅長各種樂器的田都元帥為祖師爺,並將開路鼓隊命名為「北港路關鼓」,隸屬於朝天宮。在日治時期的明治44年(1911年),朝天宮的管理人蔡然標秀才提出將開路鼓的名稱改為「北港金聲順開路鼓」,這個名字得到了團員的支持。

2023-11-03

「玉琴軒北管樂團」傳承了玉如意北管樂團體系,已有近百年的歷史。團體內部擁有豐富的史料和曲譜,表演組織完整,並且能夠積極排練傳承北管音樂。他們所保存的曲目和表演能力能夠體現北管音樂最富特色的部分。此外,團體積極與地方廟會合作,和廟宇一同共榮共存,這種合作模式有助於保護和推廣北管音樂的傳統。在北管軒派中,中部地區(如臺中、南投、彰化)的北管曲館多以「軒」、「園」命名,兩者皆信仰西秦王爺,雖在唱韻上有所不同,但明顯的外在特徵僅有團名的差異。園派主要傳承並分流於「梨春園」,而軒派則主要傳承於「集樂軒」。而在鹿港地區,「玉琴軒」與「玉如意」則是另一源流。自清代以來,這些不同派別間多次引發「軒園咬」的拚館事件,彰顯了北管音樂在當地文化中的深厚影響力。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