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無形文化資產開鬼門、無形文化資產

桃園市觀音區

客家八音─龍鳳頭系統

客家八音─龍鳳頭系統

桃園市觀音區

傳承無形文化資產開鬼門、無形文化資產

客家八音─龍鳳頭系統

2023-09-18

承襲龍潭龍鳳頭八音系統的謝旺龍先生,自 19 歲開始學習八音,歷經八音從喜慶拚場的熱鬧興盛,逐漸不再成為婚喪喜慶儀式的要角,其師徒制的傳承、口傳心授的指導模式也逐漸隨著文化沒落而消失。擅長嗩吶、二胡的謝旺龍先生,在其家族創立之觀音書院中,肩負著「傳承」的使命,帶領著一群孩子,從書法抄寫工尺譜、吹奏技巧逐步磨練,為客家八音扎下深遠的根,逐漸的成長茁壯。


謝旺龍從十九歲開始出門做八音,在民國四十五年時,因為當兵所以停了兩年。後來因為忙於農事,而且在民國六十二年到七十五年間,因為擔任保生村村長,所以較少出門。直到民國七十六年時,因為從村長職務卸任,再加上哥哥建議,所以又找來葉詩賞老師教授八音,教授一館,以便於溫習和重新熟悉技巧。


之後,便又開始做八音。 據謝旺龍表示,在光復前後,有錢人開張或作壽,都會請八音來演奏,常常一做就是一整個星期,而且有所謂的拼場,一方面是用以展現自己的才華,一方面也是為了增加工作機會,而主人便會從中選出技藝最佳者,任意點調,同時給予賞金。





而且以前還會看程度來決定工資,如果是學八成是三千二百元,如果是學六成,則是二千四百元,所以大家都會努力學習,以求精進。當時八音都是做喜事場,直到民國七十、七十一年左右,喪事才開始會請八音來做場。一般喜事場,嗩吶以吹×管較多,喪事場則多吹工管,因為較悲哀。現在除了廟會慶典活動和喪事,會出門做八音,謝旺龍也曾應台南文化局之邀,在一年一度的文化節表演八音。目前常合作的藝人有葉金生、葉倫汀、葉倫雄、林金鍾等。

相關文章

2023-11-06

莊萬枝,生於昭和11年(1936),馬公東衛人。民國38年(1949)曾隨舅舅學習拳頭功夫。 東衛於清朝時期武館盛行,自然發展出獅陣,涼傘技藝雖不像獅陣那樣熱鬧,卻需紮實武術基礎。涼傘為神物,不能隨意放置或不尊重,更不得作為武器使用。多數拳頭師拿起涼傘,從原本的遮蔽及開路用途衍化出特殊技藝,套路常為廟宇之有形元素、道士步或為拳頭步。涼傘套路皆無圖形,師傅僅動作示範,言語傳授。

2023-11-02

巫明霞女士是一位生長於戲曲世家的藝術家,從小學習了漢文、南管戲、京劇、歌仔戲等傳統戲曲,並在外台戲、內台戲、電影、電視等表演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她的演技精湛,勇於創新,展現出獨特的演藝才華,使得歌仔戲呈現豐富多樣的藝術價值,具有高度的藝術性。

2023-11-07

下茄萣金鑾宮太平歌樂社為本市民俗金鑾宮王醮之藝陣,屬金鑾宮四館之一。目前最早之演出紀錄為1948年。早期是媽祖要啟建王醮時的臨時性團練組織,王醮結束後謝館解散,沒有固定聚會,也沒常態性傳承,2011年起金鑾宮王醮後並無謝館,由廟方無償提供團練空間至今。館東郭江清先生師承林老仲與薛善,演出與傳承近六十年,曲風古樸純正,保有太平歌樂之時代及流派特色。且成員多為茄萣在地人,向心力佳,具強烈保存意願。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