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炷香走九華山地藏庵

嘉義市東區

嘉義九華山地藏庵過爐

嘉義九華山地藏庵過爐

嘉義市東區

用一炷香走九華山地藏庵

嘉義九華山地藏庵過爐

2023-11-14

地藏庵源於明末安徽九華山的信眾追隨鄭成功,護持九華山地藏王菩薩金身渡海來臺,當時未有固定供奉神像場所。清康熙中葉,信士擇定於現址供奉。1716年(康熙55年),由北路營守備游崇功募資正式建「邑厲壇」,供奉地藏王菩薩 。1717年(康熙56年),游崇功再擴建北側廟殿,增設佛堂奉祀地藏王菩薩,為今北嶽殿地藏王廟。1740年(乾隆5年),知縣李倓修建,擴大北側房舍,並應允提供當時內地居民客逝者之棺槥在此寄頓與舉行殯葬儀式,對安定生民發揮甚大功能。日治時期1895年(明治28年),合併邑厲壇與佛堂為「嘉邑九華山北嶽殿地藏王廟」。1938年(昭和13年),嘉義市尹 川添修平執行眾神歸天政策,僅留嘉義市境內城隍廟為道廟、聖神宮為儒廟、地藏庵為佛堂,全市各寺廟的佛像集中於地藏庵奉祀。1945年後,各街庄的地方人士紛紛前往三間廟宇將遭沒收的神像請回原供俸廟宇重啟香火,各廟宇紛紛創立爐主會辦理祭典。北嶽殿地藏庵於1946年10月設立總爐會。自1946年10月起設第一屆總爐主。1970年1月13日成立「九華山北嶽殿地藏庵管理委員會」。1992年1月14日成立財團法人。1978年起設安座爐主,及開光爐主、啟建爐主各1人。

嘉義市從普度完後的農曆8月1日,一直輪流辦到農曆10月15日,擲頭家爐主成為嘉義人常見的現象。九華山北嶽殿地藏庵的過爐儀式從1945年後開始,因為信仰圈臨近於嘉義市街內,當時送爐儀式皆以徒步恭請至各部爐會爐主、副爐主宅。1945年後各附屬團體相繼成立,大鼓團使用鐵牛車載運大鼓與職司樂器人員,其餘皆為徒步進行。約為1990年間,臺灣經濟起飛,道路交通運輸進步,參與跋爐主的人數日益增加,距離可遠至嘉義縣民雄鄉與水上鄉等地,因而才出現大卡車的載運。 地藏庵在跋爐活動興盛時期有將近30座的爐流傳於信徒間,目前剩存11座。這11座包含總爐會(5爐);駕前轎班會(2爐);駕前音樂會(1爐);駕前義集樂大鼓團(1爐);駕前將爺會(2爐)。早期神明會還包含同業公會,例如東市場福興陞、後興陞、西市場和義陞和果菜市場文華會等,都有到北嶽殿辦爐主會的紀錄。 「嘉義九華山地藏庵過爐」對嘉義市民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民俗活動,地藏庵過爐科儀至今變化不大,但因時代的變遷,過爐活動參與人數逐漸下降。

相關文章

2023-11-02

張金土是北管音樂領域的重要人物,他在北管音樂工作中已有60多年的豐富經驗,深受藝界肯定,具有卓越的藝術價值,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的相關標準,具有藝術性。

2023-11-02

保存者孫榮輝先生具有深厚的戲劇家傳,他刻苦習武、學戲,廣泛接觸各種劇種,並融合精華,塑造出獨特的歌仔戲演出風格,呈現出高度的藝術性。這種表演藝術的多元性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二條第一項第一款第一目,具有藝術性。

2023-11-02

陳鳳桂外公自組戲班,父母皆為歌仔戲演員,承襲表演家風,自小在舞台上嶄露頭角。母親將其送入「藝霞歌舞劇團」學習。1984年「藝霞歌劇團」結束後,陳鳳桂帶領藝霞的姊妹們加入餐廳秀及工地秀,見證了台灣經濟榮景的新局面。1985年陳鳳桂陸續參加「台視楊麗花歌劇團」、「中視歌劇團」、「華視葉青歌仔戲團」開始電視歌仔戲的演出。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