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唯一潮退祭典

新北市金山區

金包里二媽回野柳媽祖洞祭典

金包里二媽回野柳媽祖洞祭典

新北市金山區

全台唯一潮退祭典

金包里二媽回野柳媽祖洞祭典

2023-11-14

金包里慈護宮俗稱「金包里(裏)媽祖廟」,主祀天上聖母媽祖,嘉慶十四年(1809年)建,為金山、萬里地區民眾之信仰中心。而在「天后宮」(金包里媽祖廟舊稱)創建之前,金包里已建有小祠奉祀金面媽祖,地點在今日慈護宮後方的中山公園山邊,(今闢建為公共免費停車場)。此金面媽祖係於嘉慶年間,在野柳海岸海蝕岩洞(又稱媽祖洞),由林姓漁民發現這尊約8吋金面小型媽祖神像,當地尊稱為「金面二媽(開基二媽)」。

迨嘉慶十四年(1809年)「天后宮」落成時,小祠金面媽祖神尊同迎至宮內奉祀,因先抵「天后宮」,故敬稱該神尊為「開基大媽」,而野柳迎回之金面媽祖神尊敬稱「開基二媽」。後為一併供奉此一小型媽祖神像,另重塑一尊與「開基金面大媽」同樣高度之金面二媽神像,並封置於其腹內,因此「開基二媽」又稱為「腹中媽」,也是全臺少見的「媽中媽」。經過科學鑑定,就工藝、木料等現象檢測,金面二媽神像年代為日治時期或早於日治時期,並證實其腹內確存一小尊木雕媽祖神像,佐證當地民間傳說。 每年農曆四月十六日,舉辦「金包里慈護宮二媽回野柳媽祖洞祭典」活動,眾多信眾虔誠從金包里慈護宮步行至野柳媽祖洞設案參拜,各民間團體及友宮陣頭亦共襄盛舉。此一傳承活動,已持續百餘年而不輟,為金山、野柳地區特有信仰行為,更是漁村生活文化綜合力量的表現,實有持續傳承的必要。

相關文章

2023-11-07

太平清歌為臺南本地重要南管系統歌館文化,並有其特殊流派特色以及地方俗民藝術文化趣味。麻豆巷口集英社創設於日治時期,與麻豆昔時迎暗藝有關,已傳承至第五代,仍見活力與傳承動能,且保留南管曲樂80首以上,人人可彈拉唱曲,前後場均可互換,具藝術價值。

2023-11-14

磺港港口是磺溪下游的出海口,為一河口港,早在300年前的荷西時期因大屯火山開採硫磺而成為重要的輸出港。在地理上因金山岬阻擋了冬天強勁的東北季風而成為良好的避風港,加上周遭海域漁業資源豐富風,使磺港成為金山地區最重要的漁港,而金山著名的八景-「磺港漁火」,就是本地自然與人文環境相結合的最佳寫照。

2023-11-07

馬蘭複音唱法仍以領唱(獨唱)、高音(獨唱)、歌者即興、自由對位的方式發展出具有多聲部的複音唱法。保存者(團體)杵音文化藝術團1997年創立,創辦人為郭子雄、高淑娟,師承馬蘭部落長者李原信、汪寶連、陽順英;新馬蘭部落長者林振葉、林振鳳;馬當部落長者郭英男、郭國治;康樂部落長者陽登山、豐福明、吳葉枝等人,主要展演為馬蘭阿美複音唱法「自由對位」歌唱形式,並融合歌舞劇形式展演,在文化脈絡下為適當者。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