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泉州開元寺出發

金門縣金沙鎮

金門黃氏恭迎紫雲始祖守恭公巡安

金門黃氏恭迎紫雲始祖守恭公巡安

金門縣金沙鎮

向泉州開元寺出發

金門黃氏恭迎紫雲始祖守恭公巡安

2023-11-14

由金門縣黃氏宗親會進行恭迎紫雲始祖守恭公巡安民俗活動,此巡安活動傳承迄今約有百餘年之歷史(始於清宣統元年,1909 年);後再於農曆二月十八日於值年村落黃氏宗祠舉行祭祖儀式,而浯島恭迎紫雲始祖初始原僅為五股,後至二十一世紀初期考量人口繁衍之眾,遂區分出第六股(尚義、后壟,金門城)。今紫雲黃氏宗親在金門主要分成六股,獨立的四大股為西園、汶水(後水頭)、金水(前水頭)、汶浦(後浦頭);另有六個小股因經費因素考量合組成二大股,其中一合股是由英坑、東店、官澳所組成,另一合股是由尚義(耍頭)、后壟、金門城(舊金城)所組成。因此,使得西園、汶水(後水頭)、金水(前水頭)、汶浦(後浦頭)四大股聚落每六年輪值一次,而二合股中的英坑、東店、官澳、尚義(耍頭)、后壟、金門城(舊金城)等六聚落則每十八年輪值一次;其中之一合股輪值順序為英坑、東店、官澳;另一合股輪值順序為尚義(耍頭)、后壟,金門城則未參與輪祀。

在金門主要分成六股,獨立的四大股為西園、汶水(後水頭)、金水(前水頭)、汶浦(後浦頭);另有六個小股因經費因素考量合組成二大股,其中一合股是由英坑、東店、官澳所組成,另一合股是由尚義(耍頭,原名砂頭)、后壟、金門城(舊金城)所組成。因此,使得西園、汶水(後水頭)、金水(前水頭)、汶浦(後浦頭)四大股聚落每六年輪值一次,而二合股中的英坑、東店、官澳、尚義(耍頭,原名砂頭)、后壟、金門城(舊金城)等六聚落則每十八年輪值一次;其中之一合股輪值順序為英坑、東店、官澳;另一合股輪值順序為尚義(耍頭,原名砂頭)、后壟。金門黃氏鄉親恭迎「紫雲始祖守恭公」鑾駕,每年農曆正月初三上午約九時許於前年值年村落集合並食用鹹粥後起駕出發,最後於該年值年村落宗祠由各村落黃氏宗長焚香後進行安座,後由各村落黃氏裔孫焚香祭拜後辭行。2016年巡安的路線或地點為:遶境后水頭、后浦頭、沙美街區、西園、官澳、英坑、東店、后壟、山外街區、尚義、金城街區(後浦)、金門城、前水頭(祖龕安座)符合「民俗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款登錄基準「民間高度認同,並持續自主、自發參與」,同時符合「民俗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3款登錄基準「其表現形式及實踐仍保留一定之傳統方式」。

相關文章

2023-11-06

『臺灣十全腔聖樂團』起源於台灣光復後在高雄市成立的第一個聖樂團體──『至誠聖堂暨率性佛堂聖樂團』。樂團的創辦人兼團長李添貴藝師是該團的第一代聖樂生,他於1993年榮獲教育部薪傳獎後,成立了『李添貴薪傳樂團』。之後於2004年,樂團再度轉型為現在的『臺灣十全腔聖樂團』,並持續在高雄地區推動聖樂的薪傳工作。

2023-11-10

端午節,台灣俗稱為「五日節」,是民間三大民俗節慶之一。端午節的起源甚早,漢代之後又結合悼念三閭大夫屈原的傳說,造成端午節是在紀念屈原的謬誤。其實,端午節可能是源自古代驅除瘟疫的習俗,或起源於龍圖騰的祭祀,與屈原投河之事並無直接關聯。台灣人的端午節按民間流傳習俗而言,端午節的各項習俗多與驅瘟除疫有關,而五月又是夏季之首,台灣俗諺有「未吃五日節粽,破裘不敢放」之說,意味端午之前氣候炎寒不定氣溫多變,直到度過端午節才算正式進入夏季,被子棉襖也才能收起來存放。夏季天氣炎熱蚊吶孳生,瘟疫疾病易於流傳,因此民間就以插菖蒲艾草、掛香包、喝午時水等各種儀式,來達到袂瘟辟疾的目的。

2023-11-13

明末清初,自福建遷徙來台之李、陳、謝、劉姓人氏定居在松柏嶺,並奉祀隨身攜帶的武當山北極玄天上帝香火,後因族人遷徙他處,香火遺留住宅之中,附近居民延續祭祀,之後自寮中請出,遂捐資改建小祠奉祀。地方傳言,約在乾隆10年(1745)時,北極玄天上帝化身白鬚老翁,至鹿港某雕塑店訂塑玄天上帝神像(即現奉祀之大上帝、二上帝、三上帝神像)並指定型態寸法。後通知松柏坑人士迎回祭祀,在眾人商議之下,擴建為廟宇,並按乩童指示,命名為「受天宮」。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