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福醮繞境巡安

金門縣金湖鎮

蓮庵金府王爺聖誕建醮遶境

蓮庵金府王爺聖誕建醮遶境

金門縣金湖鎮

平安福醮繞境巡安

蓮庵金府王爺聖誕建醮遶境

2023-11-14

金湖五呂地區的呂氏宗親早年為團結宗誼且五呂聚落的主要信仰神明都是王爺之故,因此,五鄉遂於每年金王爺聖誕聯境建醮慶祝,並出巡鎮營祐保闔境平安。五呂聚落有各自的主祀神,西村是林府王爺,東村是森府王爺,土樓是池府王爺,庵邊是許府王爺,西埔是蘇府王爺,而各宮廟王爺聖誕各自於各村落建醮慶祝。由呂舟生所撰慶神會緣起推測可能是1946年開始,進行到第三年金府王爺由東村迎回奉祀,隔年(1938)受到戰亂影響停止。四、五年後才得以將金府王爺送到西埔。五鄉慶神會明訂「有演戲,才有過鬮」之輪值原則。勘亂時期,禁止戲劇公演。政治因素延宕慶神會,金府王爺因此由東村奉祀十數年。直到1970年建醮申請獲准,又請到戲班,遂由西埔值年舉辦慶神聯會。此後都年年順利如期舉行。

金王爺聖誕聯境建醮慶祝並出巡鎮營是抗戰勝利後呂邦楨倡議,他自原鄉樸兜來金門定居,建議所有呂氏聚落聯境合祀連絡宗誼。當時五呂中庵邊奉祀的金王爺香火鼎盛。唯金王爺有乩身,故以庵邊金王爺為共同信仰象徵並輪流奉祀。後因故庵邊迎回金王爺,而五呂個聚落各自重塑金王爺金身,並另塑一金王爺金身以供五呂輪祀。當初是以擲筊方式決定輪流順序:西村→庵邊→土樓→東村→西埔。土樓當時家戶僅剩一戶,遂和東村合辦。所以初始是4年一輪。這幾年土樓人口增加到10戶,可以獨立辦理慶神會,恢復原先五年一輪的制度。目前是每個聚落一年一替,五年完成一個循環。符合「民俗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款登錄基準「民間高度認同,並持續自主、自發參與」,同時符合「民俗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3款登錄基準「其表現形式及實踐仍保留一定之傳統方式」。

相關文章

2023-11-02

台北靈安社,創立於清同治10年(1871年),是北管曲藝傳統的典範,其表演藝術和文化傳承深厚,符合傳統表演藝術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4條第1款,具有代表性。近年來,台北靈安社積極培育愛好者和後進,特別是中小學生,加入北管音樂的學習和傳承,組織結構明確,工作分工細緻,展現出優秀的傳習能力和意願,符合傳統表演藝術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4條第2款。作為台北霞海城隍廟五月十三迎城隍的駕前軒社,台北靈安社在北管軒社中具有指標性,不論在歷史傳承、藝術表現和子弟戲演出等方面都具有卓越的展現,符合傳統表演藝術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4條第3款,具有適當性。台北靈安社師承北管先生,以福祿派為主,多以古路為主要表演風格。早期的老師大多來自基隆和暖暖等地,因此早期的北管風格受到基隆福祿的影響。在戲曲唱腔和曲牌方面,台北靈安社受到基隆福祿的深遠影響,展現出獨特的藝術價值。

2023-11-14

地藏庵源於明末安徽九華山的信眾追隨鄭成功,護持九華山地藏王菩薩金身渡海來臺,當時未有固定供奉神像場所。清康熙中葉,信士擇定於現址供奉。1716年(康熙55年),由北路營守備游崇功募資正式建「邑厲壇」,供奉地藏王菩薩 。1717年(康熙56年),游崇功再擴建北側廟殿,增設佛堂奉祀地藏王菩薩,為今北嶽殿地藏王廟。1740年(乾隆5年),知縣李倓修建,擴大北側房舍,並應允提供當時內地居民客逝者之棺槥在此寄頓與舉行殯葬儀式,對安定生民發揮甚大功能。日治時期1895年(明治28年),合併邑厲壇與佛堂為「嘉邑九華山北嶽殿地藏王廟」。1938年(昭和13年),嘉義市尹 川添修平執行眾神歸天政策,僅留嘉義市境內城隍廟為道廟、聖神宮為儒廟、地藏庵為佛堂,全市各寺廟的佛像集中於地藏庵奉祀。1945年後,各街庄的地方人士紛紛前往三間廟宇將遭沒收的神像請回原供俸廟宇重啟香火,各廟宇紛紛創立爐主會辦理祭典。北嶽殿地藏庵於1946年10月設立總爐會。自1946年10月起設第一屆總爐主。1970年1月13日成立「九華山北嶽殿地藏庵管理委員會」。1992年1月14日成立財團法人。1978年起設安座爐主,及開光爐主、啟建爐主各1人。

2023-11-14

據耆老口述,楠梓仙溪古時名稱叫做那瑪夏,此名稱的由來,是卡那卡那富族早期先人,為紀念一名叫做那瑪夏的男子,他為了拯救族人生命而犧牲了自己性命,相傳有天那瑪夏一如往常至現今通稱楠梓仙溪流域魚獵,但他發現溪水銳減直覺不尋常,於是往上游一探究竟,眼前的景象讓他大吃一驚,巨大的鱸鰻堵住了河道,形成了巨大堰塞湖,對下游部落造成極大的安危,於是那瑪夏奮勇與巨鱸鰻拚搏,無奈不敵負傷回部落高知族人此事,沒多久即死去,族人則與山豬聯手將巨鱸鰻擊敗,部落得以回復安全。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