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大海共生的最美麗祭典

台東縣蘭嶼鄉

雅美(達悟)族飛魚祭

雅美(達悟)族飛魚祭

台東縣蘭嶼鄉

與大海共生的最美麗祭典

雅美(達悟)族飛魚祭

2023-11-13

臺東縣蘭嶼鄉雅美(達悟)族的傳統祭儀,基本上是建立在傳統的生計上。雅美(達悟)族的傳統祭儀依據傳統曆法,數百年來都是如此(族人稱夜曆,近似台灣的農民曆,但各部落對每年的起始月份迄今仍無共識,所以有逐漸參照台灣農民曆的現象)。雖然無文字,單靠口傳或經驗傳承,但是在強勢異文化影響60幾年之後,雖然在公家機關、學校都普遍採用陽曆(西曆)的情形下,日常生活好像也逐漸被陽曆影響。唯獨在歲時行事和傳統祭儀的施行上,還是習慣於遵守傳統夜曆,以及遵從本部落執掌曆法長老的指示。

飛魚季節是從每年夜曆的第一個月(約當農曆的正月,西曆的2月)開始,到第八個月中旬結束(約當農曆的八月,西曆的9月)。第一個月月初,各部落陸續舉辦招飛魚祭,開始的兩個月,各船組合起來捕飛魚;接下來的2.5個月,男人白天坐1或2人乘的小船,釣飛魚與鬼頭刀等,夜間再坐船捕飛魚,釣鮪魚、鯧魚等。飛魚季節裡的男人,忙著捕魚、處理魚,吃不完的魚還要曬乾來儲存。除此之外,男人需抽空拾木材來燻乾飛魚及大魚,還得整修水道、引水、灌溉水田等,一天睡不到幾個鐘頭。所以有漁夫慰勞的節日,由家中的婦女提前上山找陸蟹,屆時細心地處理蟹腳肉、做芋頭糕,回饋在飛魚季節備極辛苦的男士們。 捕飛魚是雅美人年中的盛事,整個生活重心環繞著飛魚捕撈活動,飛魚甚至是信仰與宇宙觀的表現。所以說,族人與飛魚是共存的關係。數百年來,雅美(達悟)族社會制度的運作和維持,都是因為有飛魚祭(或飛魚季),而發展出富有生命意義的海洋文化。

相關文章

2023-11-03

「uyas kmeki」這種祭典舞蹈歌具有複音歌唱的特色,其精髓在於領唱者的即興領唱和領舞。在過去的歲月裡,有能力擔任領唱的人才在部落間代代傳承這項傳統藝術,然而現今傳承機制已經不再存在,這使得這種傳統藝術面臨瀕危的情況。

2023-09-26

淡水是早期中國泉州移民的新故鄉,因此泉州人崇拜的鄉土神祇「清水祖師」便成為淡水泉民的重要信仰神祇,早在清咸豐年間淡水街居民即已輪值供奉,後於昭和十三年(1938) 在原「蕭府王爺」廟址創建「淡水清水巖祖師廟」,其著名的「落鼻祖師」則與「清水巖祖師廟」輪值供奉。

2023-11-13

本地起源說有3說;一是學甲頂洲說法,從農閒發展而成的競技活動,二是學甲宅仔港發源說,日治大正初年宅仔港人訓養野鴿,發展而成。第三則是海線聚落人民喜歡養鴿子,卻因鴿子會受到老鷹圍捕,而掛上鴿笭嚇阻老鷹。 但根據耆老口述,放鴿笭活動於日治時期便已經廣泛流行,甚至到日治末期戰爭開始日本人禁止放鴿笭,因笭聲似空襲警報。 過去掛粉鳥笭流傳地區大抵分布於八掌溪、急水溪、將軍溪、曾文溪流域下游平原聚落,而隨著時代變遷,僅存八掌溪、急水溪之間下游聚落,也就是嘉義縣義竹鄉、臺南市學甲區、鹽水區、新營區保留此項風俗。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