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具50年歷史的檜木王船

臺南市安定區

安定真護宮王船祭

安定真護宮王船祭

臺南市安定區

典藏具50年歷史的檜木王船

安定真護宮王船祭

2023-11-13

蘇厝地區原本以長興宮為庄廟,時有庄南「社尾角」郭姓庄人私祀李、池、吳、朱、范等五府千歲,為求千秋香火,乃獻給長興宮合祀,當初約定「12行瘟王」是「天王」,應鎮守在內殿,五府千歲因屬「地王」,得在殿外,1965年前後有人暗將五府千歲請入內殿,後為長興宮蘇、王兩姓發現,大為不悅,乃將五府千歲「搬」到廚房,「社尾角」信眾大怒,遂請至廟南「王爺地」,向地主張富借用6坪農地另築「竹籠仔廟」奉祀,並依神示「三姓十八甲,五聖建大廟」之預言,開始積極籌建神廟,但直至1993年始建造完成。

這裡所謂「三姓十八甲」,「三姓」指的就是「趙金保、莊順發、梁富」等3人,「十八甲」則係「八甲首」和10位正副「五主會」,合計18人;而「五聖」即李、池、吳、朱、范等五府千歲。 其時,長興宮內有一艘「動力王船」,長13尺6、寬7尺,王船上安裝有引擎、方向盤和輪子,係1960年地方士紳所倡造,五府千歲遷出舊廟時,當時「總裁」蘇振邦將此船駛來「竹籠仔廟」,成為今日真護宮神物,建廟期間,曾開上高速公路北上募款,今天更屢次參加交陪廟繞境,風頭十足。 當時主導整個事件的是庄人郭塗牛,之後,他更以「李府千歲主辦,郭塗牛代辦」的神諭,領導趙金保、莊順發、梁富等三姓,以及新廟的「八甲首」,並結合正副主會、主醮、主壇、主普、主造等10位「五主會」,於1967年舉行首科王醮,正式和長興宮分庭抗禮,也依原廟俗逢丑、辰、未、戌年3年舉行一科,不過時間提早在3月上旬前後。

相關文章

2023-11-06

朱丁順是一位熱愛恆春民謠的傳承者,他的音樂表演能夠真實地反映古昔常民生活,成為臺灣民歌中具有全國性特色的代表。恆春民謠在其中呈現地方色彩非常鮮明,是恆春半島特有的說唱藝術形式。然而,這種傳統的說唱藝術需要即興表演,因此傳承並不容易。儘管朱丁順已經年過八旬,但他的音質依然優美,表現卓越。他致力於保存和推廣恆春民謠,並且在全國范圍內具有領先地位。他的努力有助於保護這一珍貴的文化遺產,使更多的人能夠了解、欣賞恆春半島特有的民間藝術。

2023-10-13

關渡媽祖在北臺灣的信仰中,佔著極為重要地位,祂能夠成為臺北市民間信仰的代表神祇,成了北臺灣各地區迎神賽會必須迎請的神明,並以輪庄、年例等方式進行,探究其形成的因素中歸納有以下三點(簡有慶《北有關渡媽──關渡媽祖的信仰及其年例的變遷》論文):

2023-11-14

鹿耳門聖母廟迎春牛約自1980年代前後創設,久而成俗,成為土城仔地區歲時極具特色習俗。符合「民俗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款登錄基準「民間高度認同,並持續自主、自發參與」。迎春牛與在地庄頭、學校結合為一,從傳統出發,再回溯到現代與民眾互動,自有全民歡慶之效。為在地元宵節重要活動之一,符合土城仔的生活樣貌。符合「民俗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2款登錄基準「顯著反映族群或地方社會生活及文化之特色」。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