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最大三太子遷移活動

臺南市新營區、鹽水區、學甲區

新營鹽水學甲放粉鳥(紅腳)笭

新營鹽水學甲放粉鳥(紅腳)笭

臺南市新營區、鹽水區、學甲區

全世界最大三太子遷移活動

新營鹽水學甲放粉鳥(紅腳)笭

2023-11-13

本地起源說有3說;一是學甲頂洲說法,從農閒發展而成的競技活動,二是學甲宅仔港發源說,日治大正初年宅仔港人訓養野鴿,發展而成。第三則是海線聚落人民喜歡養鴿子,卻因鴿子會受到老鷹圍捕,而掛上鴿笭嚇阻老鷹。 但根據耆老口述,放鴿笭活動於日治時期便已經廣泛流行,甚至到日治末期戰爭開始日本人禁止放鴿笭,因笭聲似空襲警報。 過去掛粉鳥笭流傳地區大抵分布於八掌溪、急水溪、將軍溪、曾文溪流域下游平原聚落,而隨著時代變遷,僅存八掌溪、急水溪之間下游聚落,也就是嘉義縣義竹鄉、臺南市學甲區、鹽水區、新營區保留此項風俗。

嘉南平原上流行之鴿笭類型至少有3類,且都源自於一種名為「哨子笭」,為自娛之用,後為競技發展出不同樣式之鴿笭。 現今通用流行的為「短笭」,流傳新營、鹽水、學甲、義竹等區;目前比賽最長的鴿笭為1尺4分,重量約在2兩7,以「白樹仔12」做為笭蓋的素材,過去笭管以竹材為主,現今則改用檜木片。 另外則有「長笭」,因笭長而得名,長度從100公分到180幾公分皆有,重量則在半兩到9兩也稱「長龍」、「扁擔笭」、「長管笭」、「竹管仔笭」,流傳於將軍溪沿畔之鹽分地帶,如佳里區、將軍區、七股區等聚落,後因建築物密集、電線太多,不適合施放長笭。目前頂廍、頂山仔腳、大潭等聚落嘗試重新恢復此風俗。 另有一類鴿笭稱「盤仔笭」,亦稱「紅龜仔笭」,笭蓋為草笠型,過去流傳於曾文溪沿岸的西港、下營、安定等地區,現以無人使用。

相關文章

2023-11-13

拼板舟的建造技術,是臺東縣蘭嶼鄉雅美(達悟)文化中的重要特質之一,與漁團組織及飛魚季祭儀,有緊密相連的關係。拼板舟的造船技術,保存了雅美(達悟)古代文化的遺跡。在大船落成禮(mapabosbos)時,全體動員,過程的儀式性令人讚嘆。拼板舟和大船落成禮,兩者構成雅美(達悟)文化的核心價值。

2023-11-13

相傳大丘三角頭祈安繞境活動源起於清朝咸豐年間、距今約150年、一直是大丘三角頭的信仰中心及年度盛事『相關資料由於「大丘三角頭祈安繞境活動」是民間的信仰民俗活動、所有活動流程都是先民依實際狀況商議取得共識延傳下來。相傳咸豐中葉、大丘三角頭先民們因在山區墾荒拓殖時常遭遇天災地變、都能在赤山龍湖巖觀音佛祖暨六甲恒安宮天上聖母神光護佑之下逢凶化吉、先民們感念佛祖媽、媽祖婆神威顯赫、護境佑民、為了答謝神恩乃匯集大丘堡內九個庄頭商議繞境事宜、取得共識組立『三角頭』擇定每年農曆1月恭請龍湖巖觀音佛祖、恒安宮天上聖母至三角頭遶境、演戲謝神、祈求風調雨順、人丁康泰。

2023-11-07

高雄皮影戲劇團的前身為宏興閣皮影戲團,團長陳政宏師承已故教育部民族薪傳獎皮影戲藝師許福能。除了傳承傳統,陳政宏團長還根據時代需求創新劇本和演繹手法,推陳出新,提升了傳統皮影戲的水準。這符合「傳統表演藝術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2款的要求,即具有時代或流派特色。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