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清末以來便有添丁擔餅的習俗

台南市永康區

永康廣興宮境內擔餅節

永康廣興宮境內擔餅節

台南市永康區

自清末以來便有添丁擔餅的習俗

永康廣興宮境內擔餅節

2023-11-13

台灣民間如果嬰兒「度晬」都會分送親友一些小吃,例如油飯、紅蛋或蛋糕,讓大家同感喜氣;各地嬰兒度晬的禮俗,都大同小異,不過,以永康巿西勢里廣興宮(俗稱「元帥廟」)祭祀中心的西勢一帶,卻有一個很有人情味又具濃厚地域色彩的分餅習俗。 永康市西勢地區的西勢、新庄仔、番薯厝和新化區崙仔頂,是以「分水餅」的方式來慶祝嬰兒度晬。在農曆元月20日也就是福德正神以前一年中生兒子的人家,都得分送「水果餅」(俗稱「水餅」),給自己村庄的「福份」庄民品嚐,一起分享添丁的喜氣。

「分餅」習俗的由來,相傳是100多年前,庄民為了祈求能夠生兒子而齊集在庄頭信仰中心的廣興宮前,向主神謝府元帥許願,如能「喜獲麟兒」,將來一定豐盛祭祀,演戲酬神,並「挑餅」分送庄民;後來,庄民真的生了兒子,於是相約在福德正神誕辰的農曆元月20日分餅還願,於是元月20日就成了這4個村庄沿襲至今的重要分餅節日了。

相關文章

2023-11-14

福建同安族群於乾隆初年至大龍峒地區開墾,並將原鄉奉祀的保生大帝信仰帶至當地,大龍峒保安宮約在嘉慶十年(1805年)至道光十年(1830年)起建而成。「保生大帝聖誕慶典」為大龍峒保安宮重要的年度盛事,大正14年(1925年)4月7日的《臺灣日日新報》記載:「當市大龍峒保安宮。奉祀保生大帝,威靈久著。……六日午後為保生大帝神駕,出遊境內之日。過午各音樂團神輿等到保安宮齊集。于神輿遶境,全無阻礙,于是稻江附近各藝閣、音樂團,暨其他一切行列,……由午後一時半啟發,經大龍洞町、出大橋町、永樂町、遶太平町、日新町等。」為當時保生大帝誕辰遶境之形式、規模與範圍。大龍峒保安宮之祭祀與廟會習俗發展至今,信眾熱烈參與,為地方重要的盛典,戰後政府提倡節約祭祀,廟會的辦理規模較小,但是其格局與形式未有太大改變,保安宮於1994年以保生大帝聖誕慶典為核心,開展保生文化祭,包含遶境、過火、三獻、放火獅及家姓戲等民俗儀式及相關活動,並辦理藝文、古蹟導覽等教育推廣活動,反映在地迎神文化及大龍峒保安宮信徒社群的凝聚力。

2023-11-02

徐木珍藝師熟知並能正確體現客家山歌的知識、技藝與文化表現形式,並且在文化脈絡下被認定為適當者。他的藝術性、特殊性、地方特色以及對客家山歌的傳承和保存價值受到了肯定。

2023-11-14

安平是臺灣古老的城鎮之一,在荷西時期之前已被稱為「大員」。1661年(明永曆十五年),鄭成功入主臺灣後,才改名為安平至今。而隨著歷史環境的演變,至今安平聚落分成十社,位於港仔尾社的靈濟殿歷史最早可以溯自1718年(清康熙五十七年),前身為仙史宮,主祀伍府恩主公,後迎入安平慈濟宮保生大帝、囝仔宮社北極殿玄天上帝、安平水仙宮水仙尊王等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