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丁酒」傳承兩百多年

南投縣竹山鎮

竹山社寮紫南宮吃丁酒

竹山社寮紫南宮吃丁酒

南投縣竹山鎮

「吃丁酒」傳承兩百多年

竹山社寮紫南宮吃丁酒

2023-11-13

「丁」是指男丁,在社寮自古就流傳吃丁酒的民間習俗活動。吃丁酒活動每年的農曆元月十六日在紫南宮廣場舉行。吃丁酒原本意思是說,在去年元宵節到今年元宵一年當中,如果社寮紫南宮轄區之五鄰人家有出生男丁的話,在元月十五日的元宵節,必須以閹雞整隻祭拜土地公,祭拜閹雞不限於一隻,拜到十六日早上時,廟祝會將雞頭冠及尾椎部份肉切下,由出丁的人帶回。其餘大部份的雞肉仍留在廟裡,以供社寮信徒吃雞酒饗用。

由於一年中總會有好多家出丁,因此雞肉是不少的,而如果生女就以豬肉塊祭拜,一併連同雞肉烹食。此五鄰每戶至少抽籤一位人手擔任十六日那天的義工,工作是將雞肉烹煮或清洗煮菜等是廚事的工作,也有抽中正月丁就負責十六日廟口登記借金或書寫等工作,也有是作搭棚架、打掃廟埕等不一,但就是一戶至少一人於當日協助元宵吃丁酒工作。據紫南宮委員告知,數十年前吃丁酒僅止於信徒人數,正巧吃丁酒當日來了數部進香的遊覽車,適為中午時分,信徒正好將要享用閹雞等貢品,委員們認為進香團遠道來訪應盡東道主作客之責,遂邀請進香團用餐,因香客人數多不敷食用,只好由客人先用,信徒等晚上再來聚餐。也由於紫南宮吃丁酒借金靈驗事蹟一再傳遍各地,從最早的桃、竹、苗地區,到如今的全台各地,香客不下數十萬人。信徒出丁所祭拜之雞隻已不足供應香客,每年只好向外購買雞肉充數,吃丁酒因而改在中午辦理,以便利當日參拜之香客享用吃雞酒熱鬧民俗活動。據廟委員告知,民國九十年所購買之丁雞有六千斤,九十一年更高達八千斤。九十七年預估高達12000斤雞酒及2200斤的素食,參與吃丁酒人數將突破單日五萬人次。

相關文章

2023-11-10

端午節,台灣俗稱為「五日節」,是民間三大民俗節慶之一。端午節的起源甚早,漢代之後又結合悼念三閭大夫屈原的傳說,造成端午節是在紀念屈原的謬誤。其實,端午節可能是源自古代驅除瘟疫的習俗,或起源於龍圖騰的祭祀,與屈原投河之事並無直接關聯。台灣人的端午節按民間流傳習俗而言,端午節的各項習俗多與驅瘟除疫有關,而五月又是夏季之首,台灣俗諺有「未吃五日節粽,破裘不敢放」之說,意味端午之前氣候炎寒不定氣溫多變,直到度過端午節才算正式進入夏季,被子棉襖也才能收起來存放。夏季天氣炎熱蚊吶孳生,瘟疫疾病易於流傳,因此民間就以插菖蒲艾草、掛香包、喝午時水等各種儀式,來達到袂瘟辟疾的目的。

2023-11-06

蜈蚣陣具有深厚的傳統藝術傳承價值和歷史地位。它由長塊木板串接而成,可以靈活遊行,上置椅座,由36至108座不等。蜈蚣陣的故事源於中國福建某地的民間傳說,涉及到王爺的神話故事,使其在宗教角色的關係下成為一個特殊的陣頭。

2023-11-14

每逢火王科醮,溪頂寮全境參與,庄民以此為傲,遶境時參與友宮高達36間,規模浩大,反映出民間之主動性、自主性。符合「民俗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款登錄基準「民間高度認同,並持續自主、自發參與」。科醮期間,包括敦請四草大眾廟鎮海大元帥任先鋒、台江十六寮參與遶境、鹽水溪畔送火王等,皆能反映台江十六寮之歷史淵源、地理特性等,具鮮明地域性。符合「民俗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2款登錄基準「顯著反映族群或地方社會生活及文化之特色」。文獻可考之火王科,最早可追溯至1923年,迄今已近百年,多項儀式如請先鋒、虎爺帶路、宋江圍陣、火王科遶境等,皆維持傳統,傳承不輟。符合「民俗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3款登錄基準「其表現形式及實踐仍保留一定之傳統方式」。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