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丁酒」傳承兩百多年

南投縣竹山鎮

竹山社寮紫南宮吃丁酒

竹山社寮紫南宮吃丁酒

南投縣竹山鎮

「吃丁酒」傳承兩百多年

竹山社寮紫南宮吃丁酒

2023-11-13

「丁」是指男丁,在社寮自古就流傳吃丁酒的民間習俗活動。吃丁酒活動每年的農曆元月十六日在紫南宮廣場舉行。吃丁酒原本意思是說,在去年元宵節到今年元宵一年當中,如果社寮紫南宮轄區之五鄰人家有出生男丁的話,在元月十五日的元宵節,必須以閹雞整隻祭拜土地公,祭拜閹雞不限於一隻,拜到十六日早上時,廟祝會將雞頭冠及尾椎部份肉切下,由出丁的人帶回。其餘大部份的雞肉仍留在廟裡,以供社寮信徒吃雞酒饗用。

由於一年中總會有好多家出丁,因此雞肉是不少的,而如果生女就以豬肉塊祭拜,一併連同雞肉烹食。此五鄰每戶至少抽籤一位人手擔任十六日那天的義工,工作是將雞肉烹煮或清洗煮菜等是廚事的工作,也有抽中正月丁就負責十六日廟口登記借金或書寫等工作,也有是作搭棚架、打掃廟埕等不一,但就是一戶至少一人於當日協助元宵吃丁酒工作。據紫南宮委員告知,數十年前吃丁酒僅止於信徒人數,正巧吃丁酒當日來了數部進香的遊覽車,適為中午時分,信徒正好將要享用閹雞等貢品,委員們認為進香團遠道來訪應盡東道主作客之責,遂邀請進香團用餐,因香客人數多不敷食用,只好由客人先用,信徒等晚上再來聚餐。也由於紫南宮吃丁酒借金靈驗事蹟一再傳遍各地,從最早的桃、竹、苗地區,到如今的全台各地,香客不下數十萬人。信徒出丁所祭拜之雞隻已不足供應香客,每年只好向外購買雞肉充數,吃丁酒因而改在中午辦理,以便利當日參拜之香客享用吃雞酒熱鬧民俗活動。據廟委員告知,民國九十年所購買之丁雞有六千斤,九十一年更高達八千斤。九十七年預估高達12000斤雞酒及2200斤的素食,參與吃丁酒人數將突破單日五萬人次。

相關文章

2023-10-13

二結王公廟肇基於漢人拓墾蘭陽平原之初,其神名「古公三王」,乃中國福建漳浦湖西坑之地方神祇,為奉祀南宋末年抵抗蒙古犧牲的三位義士。清乾隆51年,先賢廖地捧奉古公三王本尊渡海來臺,奉祀於噶瑪蘭之濁水溪(今蘭陽溪)南畔的二結庄。

2023-11-13

梧棲浩天宮原為廣東人於清雍正元(1723)年創立之「媽祖會」,乾隆三(1738)年地方人士發起籌建,為大肚中堡居民五十三庄的信仰中心。聖母駕前進香團體尤受矚目,動員彰化大村及大肚中堡53庄居民,宮廟自發性出動陣頭,恭迎聖駕進香回鑾接香。 進香最初為全程徒步,日治時期曾改採徒步至沙鹿鎮,搭乘火車至嘉義後,再坐五分車抵達北港朝天宮。近年來因交通發達,加以為節省信眾時間,改以坐遊覽車或自行驅車前往。

2023-11-14

據耆老口述,楠梓仙溪古時名稱叫做那瑪夏,此名稱的由來,是卡那卡那富族早期先人,為紀念一名叫做那瑪夏的男子,他為了拯救族人生命而犧牲了自己性命,相傳有天那瑪夏一如往常至現今通稱楠梓仙溪流域魚獵,但他發現溪水銳減直覺不尋常,於是往上游一探究竟,眼前的景象讓他大吃一驚,巨大的鱸鰻堵住了河道,形成了巨大堰塞湖,對下游部落造成極大的安危,於是那瑪夏奮勇與巨鱸鰻拚搏,無奈不敵負傷回部落高知族人此事,沒多久即死去,族人則與山豬聯手將巨鱸鰻擊敗,部落得以回復安全。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