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丁酒」傳承兩百多年

南投縣竹山鎮

竹山社寮紫南宮吃丁酒

竹山社寮紫南宮吃丁酒

南投縣竹山鎮

「吃丁酒」傳承兩百多年

竹山社寮紫南宮吃丁酒

2023-11-13

「丁」是指男丁,在社寮自古就流傳吃丁酒的民間習俗活動。吃丁酒活動每年的農曆元月十六日在紫南宮廣場舉行。吃丁酒原本意思是說,在去年元宵節到今年元宵一年當中,如果社寮紫南宮轄區之五鄰人家有出生男丁的話,在元月十五日的元宵節,必須以閹雞整隻祭拜土地公,祭拜閹雞不限於一隻,拜到十六日早上時,廟祝會將雞頭冠及尾椎部份肉切下,由出丁的人帶回。其餘大部份的雞肉仍留在廟裡,以供社寮信徒吃雞酒饗用。

由於一年中總會有好多家出丁,因此雞肉是不少的,而如果生女就以豬肉塊祭拜,一併連同雞肉烹食。此五鄰每戶至少抽籤一位人手擔任十六日那天的義工,工作是將雞肉烹煮或清洗煮菜等是廚事的工作,也有抽中正月丁就負責十六日廟口登記借金或書寫等工作,也有是作搭棚架、打掃廟埕等不一,但就是一戶至少一人於當日協助元宵吃丁酒工作。據紫南宮委員告知,數十年前吃丁酒僅止於信徒人數,正巧吃丁酒當日來了數部進香的遊覽車,適為中午時分,信徒正好將要享用閹雞等貢品,委員們認為進香團遠道來訪應盡東道主作客之責,遂邀請進香團用餐,因香客人數多不敷食用,只好由客人先用,信徒等晚上再來聚餐。也由於紫南宮吃丁酒借金靈驗事蹟一再傳遍各地,從最早的桃、竹、苗地區,到如今的全台各地,香客不下數十萬人。信徒出丁所祭拜之雞隻已不足供應香客,每年只好向外購買雞肉充數,吃丁酒因而改在中午辦理,以便利當日參拜之香客享用吃雞酒熱鬧民俗活動。據廟委員告知,民國九十年所購買之丁雞有六千斤,九十一年更高達八千斤。九十七年預估高達12000斤雞酒及2200斤的素食,參與吃丁酒人數將突破單日五萬人次。

相關文章

2023-11-13

新化舊名「大目降」,相傳古代庄社地形地貌是風水師口中的「八卦蜘蛛穴」,整個穴位的中心,是在中山路與中正路交叉口(舊名「三角湧仔」)。自此十字路口向8個方向輻射岀8條交通線,含往玉井、永康、關廟、新市等4條主線,往礁坑、大灣、唪口、大坑等4條副線,形成四正方、四隅方俱全的「八卦地穴」。 除了「八卦蜘蛛穴」之外,市街的民間信仰宮廟間又形成「七星墜地格局」。原來,市街內庄社古代分為8堡,其信仰中心分別為護安宮(王公廳)、北極殿、太子廟、觀音廳、清水寺、武安宮、朝天宮等,這7座宮廟被認為是「七星」,遂有「七星墜地格局」之說。

2023-11-13

瓊林係以「蔡氏」為主的單姓聚落,開發歷史甚早,可上溯至宋代。藉由宗親血緣的凝聚,形成極強烈的聚落內聚力,象徵血緣宗親連結的宗祠建築,其中「七座八祠」──分別為蔡氏家廟、六世竹溪宗祠、六世樂圃宗祠暨十世廷輔宗祠、六世樂圃二夫人宗祠、十世柏崖宗祠、十一世榮生宗祠、十六世藩伯宗祠,皆名列國定古蹟之列。阿美族標示地名常以植物名稱、事件、人名或事物來命名。因此將這裡叫(砝貢)Fakong,日治時期以音譯稱貓公社,後來改名為豐濱村。 貓公部落在台灣地圖上東側海岸中心點,北距花蓮市50公里,西距花蓮縱谷的光復19公里,東臨太平洋,西依海岸山脈,兩條河匯合部落區域後向東入海。

2023-11-07

吉勝堂八家將成立於民國38年,由地方信徒自發性組成。儘管曾經面臨青黃不接、幾乎停頓的困境,但在地方人士的積極維持下,團隊仍持續運作並定期練習,參與地嶽殿及其他交陪廟的各項活動。這符合「民俗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款登錄基準,即「民間高度認同,並持續自主、自發參與」的要求。吉勝堂的傳承技藝來自於臺南的林木師傅,他同時也是三五甲鎮山宮吉興堂八家將和西港慶安宮吉善堂八家將的導師,因此,吉勝堂、吉興堂和吉善堂這三家將館被視為兄弟館。早期,地嶽殿的家將曾經支援兄弟館參與地方盛事「西港香」,這體現了兩者之間深厚的情誼和師徒間的淵源。這符合「民俗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2款登錄基準,即「顯著反映族群或地方社會生活及文化之特色」。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