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寮十二庄請媽祖傳承百年古香路

彰化縣福興鄉,彰化縣埔鹽鄉

同安寮十二庄請媽祖

同安寮十二庄請媽祖

彰化縣福興鄉,彰化縣埔鹽鄉

同安寮十二庄請媽祖傳承百年古香路

同安寮十二庄請媽祖

2023-11-10

清代時先民從唐山渡海來台,濱海的福興、埔鹽兩鄉因位處風頭水尾,載拓荒的艱辛歲月,水利設施不善,到春耕時期,各庄農民常為了爭奪灌溉水源,發生械鬥事件。在鹿港郊區的北方、東方、南方有三個聯庄的組織,分別為頂十二庄(今海埔厝、洋仔厝等村莊)、中十二庄(即許厝埔一帶)及廈十二庄(今埔鹽、福興鄉一帶)。早年,此三個聯庄組織均至鹿港天后宮恭請媽祖,迎接媽祖到村莊內繞境祈福,目前「廈十二庄」每年仍至天后宮迎媽祖。

道光11年(西元1831年),「廈十二庄」久旱不雨,地方父母官擔心再度爆發衝突,乃召集各部落族長協商,同安參族長陳慶安提議到鹿港天后宮迎媽祖神像,回來註駕設壇祈雨,後來果真傾盆大雨,旱象得以紓解,從此十二庄按每年媽祖誕辰日前,聯合動員信眾、陣頭到天后宮迎請媽祖,進行兩天一夜的遶境,接受村民恭宴、膜拜。 「廈十二庄」原先所恭請的媽祖,稱為「古大媽」、「大聖媽」,地方人士又因祈雨而稱此尊媽祖為「好收媽」;然因民國86年時,同安寮12庄認為「古大媽」並非原先所請的「大聖媽」,而在與鹿港天后宮的協調下,以擲筊方式決定往後將固定請哪一尊媽祖回12庄遶境,最後決定以連續6次聖筊的「進香媽」為往後所請之媽祖神尊至今。於民國56年(西元1967年)起,同安寮12庄也請「鹿港新祖宮」媽祖一同回12庄遶境,早期並無固定所請之媽祖神尊,直至民國73年(西元1984年)才因應同安寮12庄請求,才特別雕刻一尊媽祖供同安寮請回,因此這尊媽祖又被稱為「同安媽」。「廈十二庄」分別為同安村、盧厝、新興村、大有村、湖村、番同埔、牛埔、雅腳、浮景村、番社村、社尾村、西勢庄等十二個聚落,由於居民多為同安人,故又稱「同安寮十二庄」。為感念陳慶安的恩德,因此十二庄請媽祖大總理採世襲制度。

相關文章

2023-11-07

錦飛鳳傀儡戲劇團創立於1920年,係承中國泉州傀儡系統,戲偶造型較為渾圓,偶頭雕工精細,角色名稱分生、旦、北、丑(雜)四大行當,基本操作線有十四條(視戲偶動作略有增減),戲曲音樂是南管系統的泉州脖、傀儡調。錦飛鳳傀儡戲劇團在四代相繼傳承已有百年的歷史,在繼承的基礎上各自有所發展與創新,擁有傳統及創新的演出型態,如儀式劇的演出場域以大高雄及大台南地區之廟口、私人壇為主;表演劇演出場域以大高雄及大台北地區劇場演藝廳為主,並擴及全台灣各地及受邀至國外藝術節演出。 錦飛鳳傀儡戲劇團除保留傳統戲曲思維,更以現代劇場理念,將台灣傀儡戲從宗教儀式演出開拓至表演藝術的層面,不僅使臺灣傀儡戲有不同的展樣貌,也將傳統傀儡戲帶進藝術劇院的表演場域。

2023-11-07

昭和十年(1935年)出生於臺南歌仔戲世家,自幼耳濡目染,王束花十二歲至內臺劇團「明春園」學戲。 在父親有意栽培之下,除歌仔戲曲調外,除歌仔戲曲調外,王束花還學習南管(高甲)、北管曲調並使用到演出上。十六歲至「新賽樂劇團」學習花旦,並拜當時名京劇演員李永雄為師,由京劇基本功學起,奠定扎實身段基礎,也習得不少京劇劇目。 民國五十九年(1970年)與丈夫-林竹岸先生創立「民權歌劇團」,創辦至今已逾五十年,致力傳唱歌仔戲。

2023-11-13

此項民俗始於清代,於清末便十分盛大,但因進入日治時期而中斷,僅有零星紀錄,戰後1947年(民國三十六年)由角頭海頭社重新發起,幾次的累積後,再加上1966年(民國五十五年)安平天后宮重建,迎媽祖祭典逐漸穩地,並趨於擴大,成為今日我們所見之安平迎媽祖上香山。因為迎媽祖活動之盛,而有「安平迎媽祖,無奇(旗)不有」、「安平迓媽祖百百旗」、「安平迎媽祖,百百旗有了了」、「安平迓媽祖,臺南伏(覆)地(白)虎」、「香山米粉食袂瀉」等不一樣的俗諺出現,可見此項民俗與安平人對於迎媽祖民俗之重視。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