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城針黼繡神綵

臺南市東區

繡黼-王蘭貞

繡黼-王蘭貞

臺南市東區

府城針黼繡神綵

繡黼-王蘭貞

2023-11-09

師承父親王依春老先生,祖籍中國福建福州市,王依春在1947年(民國三十六年)以刺繡師傅的身分,被臺南市的廟宇聘請過來為廟刺繡八仙彩、製作佛衣、神袍及各項宗教物品。 王蘭貞繼承父親王依春在臺南市民權路開設的勝華繡莊,是臺南市刺繡界的老店,專門產銷廟宇刺繡物品及宗教節慶飾品。長女王蘭貞使用的是父親遺留的手繪稿,親自手繪各種基本圖樣,如龍、鳳、八仙、山水及動物等造形,再手工針針刺繡完成。

清初臺灣的織繡業並不發達,因臺海兩地貿易頻繁,且大陸紡織品物美價廉,所以多數紡織品均由大陸直接進口。 因船運不穩定,開始延聘大陸師傅來臺教授刺繡技藝,部分藝師因此定居臺灣並經營繡莊,使得臺灣繡莊產業漸具規模。 日治時期隨著宗教與商業活動的發展,刺繡工藝走往興盛,留下不少經典作品與俗諺,如臺南迎媽祖無旗(奇)不有,以印證刺繡產業的蓬勃。皇民化政策開始後,民間信仰受到壓抑,刺繡產業有過一段蕭條。 1945年(民國三十四年)後,臺灣宗教活動重現榮景,因宗教繡品供不應求,繡莊的福州師傅開始傳授刺繡技藝給臺灣人,以協助趕製貨品。同時期非營利的家用或欣賞繡品,開始朝向藝術繡與機器繡發展,也有亂針繡傳入臺灣。 臺南市繡莊的全盛時期約在1960年(民國四十九年)至1970年(民國五十九年)左右,當時不僅供應內需,也是出口貿易的貨品之一。

相關文章

2023-11-01

劉千韶擁有超過40年的刺繡經歷,她不僅精通辟絲捻線和各種刺繡針法,還能准確體現刺繡的知識、技藝和文化特色。她的作品風格優雅、設色典雅,展現了高度的藝術水準,並且具有本土和時代特色。不僅如此,她的刺繡作品,包括掛屏、門簾和和服腰帶,都反映了臺灣族群和地方生活的豐富內容。

2023-11-01

侯壽峰先生是戲曲布景繪製工藝的傳承者,他師承自日據時期留臺的福州布景師黃良雄先生,在戲曲布景繪製工作中擁有超過30年的豐富經驗,展現出精湛的技藝。在本市傳統藝術審議委員會的評定下,侯壽峰的布景彩繪被認定具備與戲曲搭配的藝術元素,並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

2023-11-08

王永川,國校畢業後,父親王西海是從事頂下桌的木工師父,在其耳濡目染之下,看著前人的作品,靠著自己的分析揣摩,不斷的研究開發,竟也無師亦通自己闖出一片天地,從事神轎製作已有57年的歷史,作品散見全國各地,以臺南市最多。目前在臺南市從事大多神轎製作傳統工藝的師傅,皆是從王永川大轎學藝成功,自行創業,是永川伯感覺最欣慰的事。 對於作品期創造題材多自己決定,在工作過程中最困難的則是設計圖的繪製,至於雕刻則是待設計圖一擬出,將影印圖稿貼在木材上,照樣雕刻即可。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