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百年傳統工藝藺編文化

苗栗縣苑裡鎮

藺草編-呂錦霞

藺草編-呂錦霞

苗栗縣苑裡鎮

延續百年傳統工藝藺編文化

藺草編-呂錦霞

2023-11-09

呂錦霞老師是藺草編織這項傳統技藝的熱情推廣者和重要保存者。她出生於苗栗縣苑裡鎮,從小在父母親的指導下學習藺草編織技藝。隨著科技的進步,傳統手工藝技藝逐漸失傳,但呂錦霞老師決心保持和傳承這項文化遺產。她不僅掌握了傳統的藺草編織技法,還創新地將竹編技法和中國結法巧妙融入其中,使得她的作品獨具特色。

呂錦霞老師堅持使用純粹的藺草編織,並且運用手感和直覺進行創作,不使用其他針織或縫補手法。她的作品包括裝飾品、提包、提袋、鈕扣等,全部以藺草編織完成,展現出獨特的設計手法,難以複製。

此外,呂錦霞老師也積極參與藺草編織的推廣活動,並在農會、學校和社團設立研習班,擔任教師,教授藺草編織技藝。她的努力和貢獻使得她於2015年被苗栗縣政府登錄認定為傳統工藝「藺草編織」的保存者,成為這項重要無形文化資產的守護者。她希望透過教育和推廣,培養更多年輕人對這門工藝的興趣,並且讓藺草工藝得以繼續傳承和發展。

相關文章

2023-11-01

楊重家先生擅長剪黏泥作,作品生動活潑,造型立體,層次分明,刻劃細膩,富於變化,極具傳統藝術之價值,具藝術性。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第1款第1目:「具有藝術價值者」之登錄基準。

2023-11-01

在過去對外交通不便,傳統自給自足的泰雅族社會當中,日常生活所需的用品一切皆須自己動手做,而在生活工藝之製作上,男女有別。織布工藝是傳統生活中婦女所必備的技能之一。而除此之外的工藝製作,幾全由男性為之。 台灣地區主要由漳州、泉州移民組成,他們將福建地方的風俗和生活習慣帶入台灣,其中包括了纏花這種傳統手工藝。在廈門地區,纏花工藝至今仍然存在。早期,台灣婦女將纏花製作視為一種副業,並在婚嫁場合中使用,後來逐漸普及至日常生活和宗教儀式中。

2023-11-01

石地發兼具「頭手」、「平直手」與「晟手(修手)」等各階段石雕技術,擅長運用各式工具與工法以完成作品,並孰悉及反映作品題材之典故與內涵。符合《傳統工藝登錄認定及廢止辦法》第4條第1款認定基準「熟知並能正確體現該登錄項目之知識、技藝與文化表現形式」。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