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雕刻藝術顛峰

臺南市北區

茄苳入石柳-陳南陽

茄苳入石柳-陳南陽

臺南市北區

傳統雕刻藝術顛峰

茄苳入石柳-陳南陽

2023-11-08

陳南陽是台灣傳統木雕工藝的傑出藝師,他於1960年畢業後,跟隨陳火木藝師學習茄苳入石柳工藝。在學徒時期,他主要專注於學習木雕的基本技巧,從辨識木材到研磨木工工具,逐漸熟練各種刀法。他在學徒時期學習了茄苳入石柳工藝,並在1962年出師後開始進行廟宇雕刻工作。

在早期,他參與製作日本外銷的「欄間雕刻」,主要負責繪製雕刻所需的圖稿。後來,他回到台灣,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繼續從事傳統木雕工藝的製作。他與陳火木之子陳燦亨藝師合作,共同製作茄苳入石柳製品,其中南陽師負責繪製畫稿,交由陳燦亨藝師實際製作。

雖然在2000年代後,陳南陽與陳燦亨分開,在各自的工作室獨立工作,但他仍持續提供畫稿給陳燦亨藝師使用,並延續傳統木雕工藝的傳承。陳南陽的工藝技巧和繪畫才華使他成為台灣木雕工藝領域的重要人物,對於這門傳統藝術的保存和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相關文章

2023-11-09

溫貞祥從小由母親教授籐編之處理及編織技術,之後跟隨部落安文毅長老學習。具備完整鄒族竹藤工藝知識與技術,長期編製鄒族特有倒三角形背簍,技術純熟。長期在部落、社區,向青年學子傳習鄒族竹藤工藝知識與技術,對此工藝世代傳承具使命感。家學淵源,並師從已故安文毅耆老系統學習鄒族傳統竹藤工藝知識與技術,長期於在地編織倒三角形背簍,實踐資歷超過六十年。

2023-11-08

朱周貴春是大甲區的藺草編技藝保存者,他擅長立體化編法和揀花法,並且具有數十年的草編經驗。在藺草編這個傳統技藝中,以「龍鳳蓆」最具代表性,它採用鏤空方式構成龍和鳳的紋飾,編織時需要非常細心且巧妙地計算位置,難度極高,具有極高的藝術性。

2023-11-09

翁文標藝師的技術傳承自父親翁享杭,他9歲便跟隨父親工作,剛開始只能幫做一些簡單的粗製活,16歲便已經學到了糊紙的各方面技藝,民國之後兩岸不通,一些材料都須自製,如尪仔頭,各種表情如哭、笑、開口、合口、歪嘴、斜目等,都要做出表情,才能產生生動的尪仔齣。在這種情況下,翁文標也擁有捏塑土模的功夫,後來他各類糊紙製作都擅長。具該登錄項目熟知並能正確體現該登錄項目之知識、技藝及文化表現形式。翁文標藝師所糊製的王船做工繁複且屬傳統樣式,船身線條優美,內部配件立體、完整而熱鬧,用竹與紙的配合,表面上看起來很簡單,然而很多人學的只是基本動作,只會基本功,這門技藝在他心目中是很寶貴也是文化的一部分,當中的學問很廣博。具該登錄項目之傳習能力及意願。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