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飛鳳傀儡戲劇團創立於1920年,係承中國泉州傀儡系統,戲偶造型較為渾圓,偶頭雕工精細,角色名稱分生、旦、北、丑(雜)四大行當,基本操作線有十四條(視戲偶動作略有增減),戲曲音樂是南管系統的泉州脖、傀儡調。錦飛鳳傀儡戲劇團在四代相繼傳承已有百年的歷史,在繼承的基礎上各自有所發展與創新,擁有傳統及創新的演出型態,如儀式劇的演出場域以大高雄及大台南地區之廟口、私人壇為主;表演劇演出場域以大高雄及大台北地區劇場演藝廳為主,並擴及全台灣各地及受邀至國外藝術節演出。 錦飛鳳傀儡戲劇團除保留傳統戲曲思維,更以現代劇場理念,將台灣傀儡戲從宗教儀式演出開拓至表演藝術的層面,不僅使臺灣傀儡戲有不同的展樣貌,也將傳統傀儡戲帶進藝術劇院的表演場域。
錦飛鳳傀儡戲劇團在民俗儀式的基礎上不僅自編劇目,還能演述具有深厚故事性的傳統傀儡戲,展現了高度的藝術價值。他們的特色來自福建泉州流派,從造型、儀式、劇目等層面傳承體系明顯,薛團長夫婦多年前往泉州習藝,使得流派更為顯著,這種特色在歷史淵源到現代傳承之間得到鮮明體現,成為臺灣南部傀儡戲的代表。
同時,錦飛鳳傀儡戲劇團將傳統技藝融入作品中,並且融入臺灣地方文化,有助於推展本土教育,提升觀眾的審美價值。這種特色使得他們的表演顯著地反映了族群和地方的審美觀,符合《傳統表演藝術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的相關標準,具有被登錄為傳統表演藝術的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