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袋戲後場音樂保存者

臺中市南區

布袋戲後場音樂-朱南星

布袋戲後場音樂-朱南星

臺中市南區

布袋戲後場音樂保存者

布袋戲後場音樂-朱南星

2023-11-07

 朱南星,布袋戲資深後場藝師,民國二十三年生於南投。朱南星自十二歲起開始接觸學習北管子弟曲,師事徐火爐,自此之後,一路擔任布袋戲、歌仔戲等傳統戲劇後場鼓佬超過七十年。近年多以傳習工作為主,雖年事已高仍積極指導藝生,傳授後場技藝。

朱南星的布袋戲後場音樂結合了南管、北管、歌仔、國樂等多樣性元素,這種結合不僅呈現了豐富多樣的戲曲音樂特色,也是布袋戲演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樣的音樂組合具有傳統戲曲音樂的藝術價值。朱南星的布袋戲後場音樂承襲了傳統地方音樂的特色,特別是在五○年代時曾盛極一時,展現出臺灣本土戲曲音樂的流派特色。這種特色使其在時代和流派上具有獨特性。朱南星的音樂作品因應時代的變遷,結合其他樂種,充分展現了地域性特色,並且反映了閩南族群的審美觀。他的音樂作品承載了當地文化和傳統,具有顯著的地域性和族群特色。

相關文章

2023-11-13

據長老口述,加蚋埔夜祭自古從無間斷惟於日治時期因日人干涉而有短暫停頓,但在族人的堅持下很快即又回復舉行。加蚋埔馬卡道族人除了固定的年度夜祭之外,尚有祈雨祭、作向、走鏢及走孝等不定期舉行的各種民俗活動。 早期加蚋埔族人每遇乾旱時,即由部落頭人召集長老和尪姨會商準備前往水源頭祈雨。祈雨時所有參與的族人都必須唱祈雨歌,因此須於一個月前開始練唱。祈雨地點大都在口社溪上游舉行,其中曾有一次移往沙漠村的"海神宮"舉行,甚至也有遠走旗山地區的"姜仔寮"祈雨的傳說。

2023-11-03

鹿港聚英社南管樂團的創立可以追溯到清道光年間,即約在西元1840年左右。這支南管樂團的創社始於當時,由王崑山先生(號稱虎先)所領導。他是南管音樂及南管戲曲泉州派的重要推動者之一。 聚英社在本縣南音文化傳承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成為當地南管音樂的代表性團體。這支樂團具有深厚的地方特色,展現了當地南音文化的獨特魅力。因其對於傳統南管音樂的貢獻,鹿港聚英社南管樂團被譽為本縣「傳統藝術」團體,得以延續並傳承南管音樂的精髓。

2023-11-13

南鯤鯓廟是「南鯤鯓代天府」的俗稱,主祀李王、池王、吳王、朱王和范王等五府千歲,相傳祂們是300多年前乘坐王船來台的,後來經蚵寮漁民建寮奉祀。 迄今全台已有超過20000座分靈廟,這些分靈廟每到王爺誕辰,便紛紛籌組進香團前來進香謁祖,蔚為台地最為壯盛的王爺廟會,時見童乩與陣頭大會串,形形色色、五花八門,令人嘆為觀止。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