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仔戲人間國寶

新北市板橋區

歌仔戲後場音樂

歌仔戲後場音樂

新北市板橋區

歌仔戲人間國寶

歌仔戲後場音樂

2023-11-07

林竹岸藝師精熟歌仔戲後場音樂演奏,並且經歷了歌仔戲發展的各個階段,包括內台、賣藥團、廣播、外台、劇場等,並且熟悉多種劇種的後場音樂,如歌仔戲、客家戲、九甲戲、京戲、亂彈戲、布袋戲等,以及西樂的音樂內涵。

他具有代表性,不僅在歌仔戲的演奏技巧方面極為嫻熟,還能夠化用不同的音樂元素。他的演奏技藝非常高超,極富韻味,並且能夠智慧地選用伴奏樂器。他的傳統表演藝術價值體現在這三個方面:精熟不同音樂並能化用、極富韻味演奏技巧、智慧選用伴奏樂器。

此外,林竹岸藝師還能夠反映歌仔戲發展及後場音樂的實際情況,具有傳承和意願,使他成為保存歌仔戲後場音樂傳統藝術的合適人選。

相關文章

2023-11-13

民雄原名打貓街,據傳乾隆年間,7月1日起,每日下午陰風慘淡,嘗聞鬼聲啼哭,人人畏懼,時有觀音大士,屢次顯身,俾街中人共見之,向一丈餘,頭生雙角,身穿紅甲,青面獠牙,若見大士陰風輒止鬼聲皆息,人知大士足以鎮壓孤魂。於是每年普渡期間用紅緞塗大士爺神像奉祀壇中,並進行普渡儀式,並於結束後火化大士爺升天。本普渡活動為本縣民雄地區重要的民俗活動,具有傳統性、地方性及文化性,爰予以登錄為民俗。

2023-11-10

竹南端午節祭江,為級距特色的民俗信仰活動。此儀式相傳自康熙末業設中港塘以來每年舉行,因為中港溪口是當時台南至淡水必經之地,屢屢發生行人渡溪溺水而死的慘劇,且有上游漂來的屍體。另外,昭和十八年(1943年)2月19日,乘渡船參觀大鯨魚的民眾在港中因翻船造成32人罹難,之後一併納入祭江洗港,以慰亡靈。許葉金「中港慈裕宮志」言:「一面慰祭曾在中港溪口觀鯨覆舟罹難生靈,一面弔祭水底有祀無祀幽魂,使汪海清淨,合境平安。」因此「洗港」活動應非源自某一特定事件,而是先民開發中港整個過程的艱辛與感恩的總紀錄。最初只在初海口設案祭拜,之後隨中港的發展、墾民增加,其間發生的不幸意外,使此儀式範圍與規模擴大,成為中港地區特有的民俗宗教活動。也是台灣唯一媽祖夏季出巡的活動。

2023-11-10

「梧棲走大轎」和一般民俗活動不同,只在媽祖遶境或進香活動時,各個廟宇回來競跑進廟的儀式;在臺灣地區相當少見,也作為各宮廟競爭的活動。「走大轎」儀式最早的發展區域是梧棲老街區,後來逐漸形成整個梧棲區的祭典儀式,但由於是依附在神明遶境或進香的活動之中,每次走大轎的規模與時間無固定的模式,但此項儀式為全國唯一,具有其特殊性。而早期梧棲街區廟宇扛大轎並無所謂的「踏腳步」,主要就是以走大轎來進行,所謂的走大轎,就是由扛轎子的人,將轎子扛起,然後急速往前奔跑,在廟前或對方轎子前,所有扛轎者向後轉180度,再衝回起步處,有時一組人連續跑了數趟,有時會更換扛轎者,然後繼續奔跑,直到大家願意停止。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