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樂陣斯土記憶

臺南市麻豆區

集英社太平清歌

集英社太平清歌

臺南市麻豆區

百年樂陣斯土記憶

集英社太平清歌

2023-11-07

太平清歌為臺南本地重要南管系統歌館文化,並有其特殊流派特色以及地方俗民藝術文化趣味。麻豆巷口集英社創設於日治時期,與麻豆昔時迎暗藝有關,已傳承至第五代,仍見活力與傳承動能,且保留南管曲樂80首以上,人人可彈拉唱曲,前後場均可互換,具藝術價值。

「麻豆巷口集英社」創設於日大正6年(1917),當時僅稱「巷口太平歌」,至今已101年,目前傳承至第五代。「太平清歌」屬南管音樂系統,不僅保存了漢朝、唐朝、宋朝等音樂樂器及樂譜的體制,同時也保留南管曲樂80首,幾乎都是古曲,聽起來非常的典雅,充滿古意,深具藝術價值,非常值得保存。「太平清歌」為南管系統,又稱太平歌、天子門生、天子文生、乞食歌、品管、歌管等,目前主要分布在台灣西南部沿海一帶,尤以台南為多,是本地重要南管系統歌館文化,有其特殊流派特色以及地方民俗藝術文化趣味。

相關文章

2023-11-03

在臺灣的客家戲曲傳統中,客家採茶戲分為大戲(客家採茶戲)和小戲(客家三腳採茶戲)。小戲以九腔十八調講述《張三郎賣茶》的主題,角色包括張三郎(茶郎)的丑角、大嫂(張三郎的妻子)的旦角、以及三妹(張三郎的妹妹)的旦角,因此被稱作三腳戲。這種演出形式簡潔經濟,內容貼近客家常民生活,反映了採茶和賣茶的生活寫照。

2023-11-14

金湖五呂地區的呂氏宗親早年為團結宗誼且五呂聚落的主要信仰神明都是王爺之故,因此,五鄉遂於每年金王爺聖誕聯境建醮慶祝,並出巡鎮營祐保闔境平安。五呂聚落有各自的主祀神,西村是林府王爺,東村是森府王爺,土樓是池府王爺,庵邊是許府王爺,西埔是蘇府王爺,而各宮廟王爺聖誕各自於各村落建醮慶祝。由呂舟生所撰慶神會緣起推測可能是1946年開始,進行到第三年金府王爺由東村迎回奉祀,隔年(1938)受到戰亂影響停止。四、五年後才得以將金府王爺送到西埔。五鄉慶神會明訂「有演戲,才有過鬮」之輪值原則。勘亂時期,禁止戲劇公演。政治因素延宕慶神會,金府王爺因此由東村奉祀十數年。直到1970年建醮申請獲准,又請到戲班,遂由西埔值年舉辦慶神聯會。此後都年年順利如期舉行。

2023-11-07

西港廣慈宮金獅陣是「西港香」最先組成的金獅陣,也是最具聲勢的武術陣頭,至今已有百年以上的歷史,素有「獅母」之稱,從早期至今一直是西港香出巡繞境時之開路先鋒。此金獅主要是為了3年1次的「西港仔香」組織、訓練,當訓練完成後,即擇期至玉敕慶安宮開館,向神明稟告成效,並向千歲爺報告已經完成準備可以開始繞境。烏竹林金獅陣有開路解厄、驅邪祭煞及維持秩序的功能外,其餘例如金獅陣開始繞境後,一定會帶著謝籃,除了裝載廟方或是地方仕紳餽贈的謝禮外,最重要的是裝載的淨香爐、鞭炮、金紙、淨符等物,淨香爐一路香火不斷,象徵沿路驅邪除穢、淨化空間,若表演時有人不小心觸犯禁忌時,靜香爐有淨化金獅陣的作用。另外,兵器皆貼有淨符,在地人慣稱為淨符,其來源是金獅陣於請獅祖立館後,在廟裡由獅祖降駕於手轎仔當場直接畫於金紙,與其他陣頭皆由法師畫符及唸咒有所不同,手轎畫符儀式象徵神明已驗收核可該陣頭,往後神祗將會如影隨形,跟隨金獅陣消災解厄、祛除晦氣、驅除邪靈。另外,打圈、燃放鞭炮等也都具有消災解厄之驅邪避禍的宗教意義。此外,西港廣慈宮金獅陣與創立於清康熙39年(公元1700年)的「麻豆紀安宮金獅陣」互為獅母與獅子;為西港仔香入廟時,能同時進入西港慶安宮王府參拜的2支獅陣。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