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樂陣斯土記憶

臺南市麻豆區

集英社太平清歌

集英社太平清歌

臺南市麻豆區

百年樂陣斯土記憶

集英社太平清歌

2023-11-07

太平清歌為臺南本地重要南管系統歌館文化,並有其特殊流派特色以及地方俗民藝術文化趣味。麻豆巷口集英社創設於日治時期,與麻豆昔時迎暗藝有關,已傳承至第五代,仍見活力與傳承動能,且保留南管曲樂80首以上,人人可彈拉唱曲,前後場均可互換,具藝術價值。

「麻豆巷口集英社」創設於日大正6年(1917),當時僅稱「巷口太平歌」,至今已101年,目前傳承至第五代。「太平清歌」屬南管音樂系統,不僅保存了漢朝、唐朝、宋朝等音樂樂器及樂譜的體制,同時也保留南管曲樂80首,幾乎都是古曲,聽起來非常的典雅,充滿古意,深具藝術價值,非常值得保存。「太平清歌」為南管系統,又稱太平歌、天子門生、天子文生、乞食歌、品管、歌管等,目前主要分布在台灣西南部沿海一帶,尤以台南為多,是本地重要南管系統歌館文化,有其特殊流派特色以及地方民俗藝術文化趣味。

相關文章

2023-11-14

福建同安族群於乾隆初年至大龍峒地區開墾,並將原鄉奉祀的保生大帝信仰帶至當地,大龍峒保安宮約在嘉慶十年(1805年)至道光十年(1830年)起建而成。「保生大帝聖誕慶典」為大龍峒保安宮重要的年度盛事,大正14年(1925年)4月7日的《臺灣日日新報》記載:「當市大龍峒保安宮。奉祀保生大帝,威靈久著。……六日午後為保生大帝神駕,出遊境內之日。過午各音樂團神輿等到保安宮齊集。于神輿遶境,全無阻礙,于是稻江附近各藝閣、音樂團,暨其他一切行列,……由午後一時半啟發,經大龍洞町、出大橋町、永樂町、遶太平町、日新町等。」為當時保生大帝誕辰遶境之形式、規模與範圍。大龍峒保安宮之祭祀與廟會習俗發展至今,信眾熱烈參與,為地方重要的盛典,戰後政府提倡節約祭祀,廟會的辦理規模較小,但是其格局與形式未有太大改變,保安宮於1994年以保生大帝聖誕慶典為核心,開展保生文化祭,包含遶境、過火、三獻、放火獅及家姓戲等民俗儀式及相關活動,並辦理藝文、古蹟導覽等教育推廣活動,反映在地迎神文化及大龍峒保安宮信徒社群的凝聚力。

2023-11-14

共和堂管理委員會與陣頭了解相關民俗與陣頭等知識、技術與文化表現形式,歷年來參加團練的教練、副教練傳承各項陣頭技術都盡心盡力,民俗文化表現形式都能充分展現。具有積極的相關意願,目前參與情況良好,每科結束也是一個階段性,本次差爺下科的即可進階為五毒大神成員,而五毒大神成員於下科即是邢具爺或助教,而助教必需經過各個層面都要能熟識例如:協助指導、新成員的訓練、衣服的穿戴、頭盔的配帶,安館安排等等…如均能得到耆者們的認同,才可以考慮進任為教練人選。每次團練或是出陣時,過去曾參與五毒大神陣之學童,雖然年紀增加,卻也都會回來協助指導,共同訓練五毒大神陣之新成員,以便出陣,且積極推動相關傳承工作。

2023-10-13

歲次乙酉年(民國34年),10月25日台灣光復後,瘟疫四起,民不聊生,又逢三期末劫,況西方風氣與物質漸漸趁虛入侵,誘惑人心,瑤池金母觀滾滾紅塵火宅,墜之甚易,出之甚難,若無慧力何能解脫輪迴之苦!乃於歲次戊子年(民國37年)農曆六月初三日普渡勝會,瑤池金母大發慈悲,救苦救難,在仙佛神聖諸高真護衛之下;聖駕下凡,發祥於花蓮市郊田浦荒野丘地的一間小茅屋中,廣收50位契子女,大顯母道,曉諭世人,造德修身,遵言向善,奉道而行,持戒以修,勤積公德,以化除劫難,共登瑤池仙境,風範光照人間。 註:以上文字參自「花蓮聖地慈惠堂總堂簡介」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