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生命、將自然融入歌聲中

臺東縣

布農族祈禱小米豐收歌

布農族祈禱小米豐收歌

臺東縣

將生命、將自然融入歌聲中

布農族祈禱小米豐收歌

2023-11-07

布農族pasibutbut(祈禱小米豐收歌)演唱時所呈現出來的複音技巧,是世界少有的特殊唱法。演唱時的盛裝、圍成圓圈、緩步朝逆時鐘方向移動,由屋外到屋內,處處展現人和自然的融合,深具時代意義;日本音樂學者黑澤隆朝曾認為布農族音樂是臺灣原住民音樂的高峰(黑澤隆朝,1943),pasibutbut(祈禱小米豐收歌)在近代的發展,完整保留傳統的儀式性功能,成為最具特色的布農族傳統歌謠。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之規定。

布農族人是從hanito精靈的基礎、崇敬「天」(Dihanin)和祖靈的概念上,發展出日常生活中的信仰。由主要作物小米的種植,發展出祈求上天(Dihanin)保佑小米豐收的歲時祭儀。Pasibutbut(祈禱小米豐收歌,又稱Pasihaimo),就是一首流傳於郡社群和巒社群的傳統複音歌謠。 日本音樂學者黑澤隆朝於1943年,在里壠山(今臺東縣海端鄉崁頂村崁頂部落)發現並記錄了祈禱小米豐收歌(Pasibutbut)的原曲。1952年,他將這個錄音資料寄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所屬的國際民俗音樂委員會(IFMC),受到當時著名的國際音樂學者重視。 臺灣光復後旋即進入戒嚴時期,原住民的傳統文化一度受到壓抑,只能在部落內發展。政府於1987年解嚴,到了1991年,明立國教授在國家劇院辦了一場「臺灣原住民族樂舞系列——布農篇」大型演出活動,由包括巒社與郡社的明德、羅娜、霧鹿三個不同的部落,一起演唱這首Pasibutbut(祈禱小米豐收歌)。從此,族人不但找回了自尊和自信,也找到了「劇場」這種新的儀式空間。 2003年霧鹿布農山地傳統音樂團及霧鹿國小兒童合唱團與美國著名大提琴家David Darling合作,發行了《Mihumisa(n)g祝福你》專輯。讓原住民音樂繼郭英男之後,再一次進入國際音樂市場。2009年,布農山地傳統音樂團演唱,參拾柒度製作有限公司發行的「八部傳說.布農」專輯,獲得2010年第21屆金曲獎最佳原住民語專輯獎。這些成就,也帶動了各部落傳統文化的復振和傳承之路。

相關文章

2023-11-13

瓊林係以「蔡氏」為主的單姓聚落,開發歷史甚早,可上溯至宋代。藉由宗親血緣的凝聚,形成極強烈的聚落內聚力,象徵血緣宗親連結的宗祠建築,其中「七座八祠」──分別為蔡氏家廟、六世竹溪宗祠、六世樂圃宗祠暨十世廷輔宗祠、六世樂圃二夫人宗祠、十世柏崖宗祠、十一世榮生宗祠、十六世藩伯宗祠,皆名列國定古蹟之列。阿美族標示地名常以植物名稱、事件、人名或事物來命名。因此將這裡叫(砝貢)Fakong,日治時期以音譯稱貓公社,後來改名為豐濱村。 貓公部落在台灣地圖上東側海岸中心點,北距花蓮市50公里,西距花蓮縱谷的光復19公里,東臨太平洋,西依海岸山脈,兩條河匯合部落區域後向東入海。

2023-11-14

水汴頭隸屬於崙背鄉港尾村,居民以李姓和廖姓為大宗,信仰中心為崇賢寺觀音佛祖(俗稱老佛祖),在清時期即已入墾,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詔安客家聚落。根據耆老口述,「早年湖山岩建廟之時,水汴頭的居民曾以每次10餘人為編組,輪流至湖山岩幫工。」水汴頭村民不僅在湖山岩建廟時幫工,每年亦會由爐主帶領信眾回湖山岩寄金,也會不定期往湖山岩進香,此傳統已延續百年之久。 崇賢寺與湖山岩淵源始於觀音佛祖。據傳湖山岩有自大陸來台三尊佛祖(三姊妹)寄居於湖山岩供奉,後有水汴頭居民約一百五十多年前自湖山岩迎回其中一座觀音佛祖(二媽)在聚落中供奉。當時崇賢寺尚未建廟,因此聚落採爐主輪值在民宅供奉方式,直至崇賢寺建廟之後才有固定供奉之處。由此可見當時水汴頭聚落早已形成,以及聚落與斗六湖山岩間的深厚關係。 水汴頭聚落有一以「卜米籮」的傳統民俗,聚落在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元宵節占卜方式來問來年農事收成好壞,村民亦依照問卜結果來從事農耕,從過往迄今至少已有百年之久,從未間斷。然此民俗的起源與時間已不可考,據傳與觀音佛祖信仰有關。

2023-11-13

蘇厝長興宮主祀十二瘟王(張、余、侯、耿、吳、何、薛、封、趙、譚、盧、羅),自古便為蘇林二庄的信仰中心。千歲爺信仰的形成由來是1679年(清康熙十八年)蘇厝人於曾文溪畔拾得十二瘟王之王船,亦有另一說則為蘇姓祖先從原鄉攜帶而來;不管那一說法正確,瘟王信仰的落腳,刺激了之後瘟王祭的形成。長興宮的正式建廟則於1867年(清同治六年),特別的是雖主祀十二瘟王,卻沒有雕塑神像,只供奉象徵瘟王的王令,另外則陪祀開漳聖王、總趕公、田都元帥、田府元帥、雷府大將軍、福德正神、註生娘娘及虎爺。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