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春民謠傳唱者

屏東縣恆春鎮

恆春民謠-朱丁順

恆春民謠-朱丁順

屏東縣恆春鎮

恆春民謠傳唱者

恆春民謠-朱丁順

2023-11-06

朱丁順是一位熱愛恆春民謠的傳承者,他的音樂表演能夠真實地反映古昔常民生活,成為臺灣民歌中具有全國性特色的代表。恆春民謠在其中呈現地方色彩非常鮮明,是恆春半島特有的說唱藝術形式。然而,這種傳統的說唱藝術需要即興表演,因此傳承並不容易。儘管朱丁順已經年過八旬,但他的音質依然優美,表現卓越。他致力於保存和推廣恆春民謠,並且在全國范圍內具有領先地位。他的努力有助於保護這一珍貴的文化遺產,使更多的人能夠了解、欣賞恆春半島特有的民間藝術。

恆春半島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三面環海,一面靠山的地形,再加上其狹長型的半島邊陲地帶,使它與外界的往來不易,地域性民歌的性格易形強烈,因此一提起臺灣福佬民歌,恆春民謠可說是最具獨特性,「恆春民謠」幾乎成了臺灣福佬民歌的代名詞。惟此恆春半島特有的說唱藝術,其即興表演的風格不易傳承,且受環境社會變遷影響,傳唱的人日益稀少,有瀕臨失傳的危機。

相關文章

2023-10-13

三峽長福巖清水祖師廟主祀清水祖師,相傳清乾隆年間先民自泉州安溪清水巖奉請清水祖師香火來臺,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三峽、鶯歌、樹林、大溪的泉州籍移民倡議建廟,於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於三峽建立長福巖清水祖師廟,並以姓氏分為七個股,由七股的信徒管理廟務。 七股的順序:第一股劉姓、第二股大集姓、第三股陳姓、第四股林姓、第五股中庄集姓、第六股李姓、第七股王姓,因而地方有「劉頭王尾」之說,七個股每年輪值一個股,由值年股(稱為「著股」)形成祭典組織負責當年祭典。

2023-10-13

先民搬遷至大路關後,於每年農曆7月15日中元節,家家戶戶皆準備豐富的祭品,盛重地舉辦「渡孤」儀式,尤其是廟方更會準備全豬、全雞、牲禮、麵羊及豐盛的紅粄、瓜果、油、鹽、米等祭品酬拜好兄弟,而全豬、雞則於渡孤儀式後由輪值整年祭祀活動的鄰甲村民分食。 其餘祭品則是讓其他村民在活動結束後,搶食祭品。

2023-11-07

公親里清水寺管理委員會的太平歌陣頭展現了多層次的藝術價值。首先,在演奏和歌唱方面,樂器演奏與歌者的唱和相得益彰,樂聲和歌聲融合一體,呈現出古調風韻之美,具有高度的藝術價值。這種整齊而和諧的表演,展現了他們在太平歌領域的卓越技藝。其次,公親里清水寺陣頭的獨特性體現在他們的自組陣頭和固定團練上。村莊里的居民自發自組陣頭,並且定期進行團練,這種自主性的組織和訓練不僅增進了他們的唱奏技巧,還使他們能夠投入曲譜文字化和保存工作,保存太平歌譜,以供後人傳唱。這種保存和傳承的努力,使得太平歌的文化資產得以保存,也表現出他們特殊的藝能表現。最後,公親里清水寺陣頭與宗教信仰活動緊密聯繫。他們的表演和宗教信仰活動相互依撐已超過百年,這種緊密的聯繫不僅強化了他們對太平歌的傳承,還體現了地方流派的特色。作為西港香境溪南唯一的太平歌陣頭,他們承載著地方文化的厚重歷史,呈現出獨特的地方風貌。这種深厚的文化底蘊使得他們的表演更加豐富多樣,充滿了特殊性和地方性。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