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樂音的旋律最動人心

屏東縣

排灣族口鼻笛-金賢仁

排灣族口鼻笛-金賢仁

屏東縣

古老樂音的旋律最動人心

排灣族口鼻笛-金賢仁

2023-11-06

口鼻笛在排灣社會制度裡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其音「高下清濁中節度」,是台灣原住民樂器中,唯一可以發出複音音樂的樂器。口鼻笛為兩種樂器,一是用嘴吹的口笛,一是用鼻吹的鼻笛,口笛在排灣社會裡是談戀愛時,少男用口笛來追求少女與紓發失戀的情緒,鼻笛樂音哀愁則是用於喪事時,安慰親屬。傳統口鼻笛是三至五孔,傳統的口鼻笛在排灣社會中只有具有地位、功績、視為勇者的男人才可吹奏,是排灣族人精神與情感的重心。

口鼻笛是排灣特有的吹奏器,雙管鼻笛系統是以北排灣的vutsul系統平和村會吹奏的人數最多,據聞傳統只有頭目家男子才可以使用,也唯有頭目追求女友才可以,但後來才開發給平民吹奏,且雕刻圖案只有貴族才可以,一般平民是不可以的。平和村大都為三孔,另一管無孔的是單一的配音,基本上可以吹高、中、低。據老人家轉述,鼻笛吹奏有如百步蛇發出的長音。

相關文章

2023-11-06

黃榮泉(1932~2019),桃園復興人,其所吟唱者,於文化及族語能力急遽變遷與衰退的今日,彌足珍貴。而其所吟唱之內容,始於泰雅族由南投瑞岩祖源地遷徙,輾轉擴散流佈至大漢溪上游沿線今新竹縣尖石鄉、桃園縣復興鄉,鉅細靡遺的傳頌相關之部落遷徙源流。

2023-11-07

馬蘭複音唱法仍以領唱(獨唱)、高音(獨唱)、歌者即興、自由對位的方式發展出具有多聲部的複音唱法。保存者(團體)杵音文化藝術團1997年創立,創辦人為郭子雄、高淑娟,師承馬蘭部落長者李原信、汪寶連、陽順英;新馬蘭部落長者林振葉、林振鳳;馬當部落長者郭英男、郭國治;康樂部落長者陽登山、豐福明、吳葉枝等人,主要展演為馬蘭阿美複音唱法「自由對位」歌唱形式,並融合歌舞劇形式展演,在文化脈絡下為適當者。

2023-11-02

大龍峒金獅團成立至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是台灣最古老的獅團之一,也被尊稱為老獅祖。這個獅團以其傳統的表演方式和獨特的特色而著稱。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