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凡響

臺南市七股區

白鶴陣

白鶴陣

臺南市七股區

不同凡響

白鶴陣

2023-11-03

白鶴陣起源自宋江陣,與金獅陣、五虎平西陣同為一系統的孿生陣頭。主角雖然不同,但演出模式和宗教角色相近。在這個系統中,宋江陣是基礎,主角為「頭旗」,加上「獅頭」就成為「金獅陣」,再加上「白鶴」則是「白鶴陣」。台南縣七股鄉的樹林村保安宮和台南市安南區土城仔蚵寮的白鶴陣是其中較為著名的兩個陣頭。


白鶴陣的造形和動作獨特,具有藝術性,表演中的白鶴仙師和白鶴童子生動傳神,技法優秀,非常特殊。這個陣頭在台灣相當稀少,台南縣原本僅有一團,是南部最早創立的陣頭之一。該陣頭屬於「西港仔香」的特有且重要陣頭,有特殊身分地位,可以進入王府,具有特殊的宗教意義。陣頭的組織以宋江陣的班底為基礎,由白鶴仙師和白鶴童子擔任領陣,既有宋江陣的演出,又有獨特的「舞白鶴」表演,具有保存價值。

相關文章

2023-10-13

澎湖地區的傳統蒙面習俗為適應澎湖特殊天候條件而形成的,澎湖地區特有的傳統衣飾。地處亞熱帶的澎湖群島,夏天有驕陽如炙,冬天有鹹風肆虐,婦女長年在潮間帶捕魚及在田野裡耕作,臉、眼、髮、膚很容易受到鹹風烈日的傷害,因此出門勞動時皆習慣以毛巾以及約3台尺見方的布巾將整個頭臉包裹起來(只露出眼睛),以防被灼傷。因蒙面者多為女性,故有「蒙面女郎」的別稱,但亦有極少部分的男性作蒙面裝束。近年來因為社會型態轉變,年輕一輩多不再從事農漁生產,以致蒙面的習俗已逐漸式微,但澎湖傳統蒙面的包覆法仍具相當的特色。

2023-10-13

三峽長福巖清水祖師廟主祀清水祖師,相傳清乾隆年間先民自泉州安溪清水巖奉請清水祖師香火來臺,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三峽、鶯歌、樹林、大溪的泉州籍移民倡議建廟,於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於三峽建立長福巖清水祖師廟,並以姓氏分為七個股,由七股的信徒管理廟務。 七股的順序:第一股劉姓、第二股大集姓、第三股陳姓、第四股林姓、第五股中庄集姓、第六股李姓、第七股王姓,因而地方有「劉頭王尾」之說,七個股每年輪值一個股,由值年股(稱為「著股」)形成祭典組織負責當年祭典。

2023-11-03

保存者賴宜和是一位具有豐富經驗的客家大戲藝師,不僅長期從事客家大戲表演藝術,還具備京劇、客家小戲、歌仔戲等多種劇種的演出技藝。他對客家大戲的相關知識和技術非常熟悉,能夠正確體現這一傳統表演藝術的精髓,並具有深厚的造詣。賴宜和具備傳習客家大戲的能力和意願,願意將自身的知識和技藝傳授給後人,推動客家大戲的傳承與發展。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