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容並續守傳承

臺南市新化區

官將首-新化吳敬堂官將首

官將首-新化吳敬堂官將首

臺南市新化區

兼容並續守傳承

官將首-新化吳敬堂官將首

2023-11-03

「官將首」的陣型並無統一定論,一般來說,中尊之官將首有9招基本式,而兩旁之增、損將軍則有12招花式動作。無論招式多寡,還是需從最重要的「喊班」做起,即是向主神報告此次出陣的目的及巡行範圍,通常會有師傅級的前輩或法師呼喊號令。喊班時只見3位「官將首」先行拜廟領令,然後再由左、右2尊將軍遶行廟埕中央,象徵性的擺架式挑點五營兵將,待擺完招式後,再轉回向中尊的「官將首」參禮回報,前後需完成3次相同的動作,方算點完須隨駕出巡的各營兵將。然後3尊「官將首」同時轉身向大廟或紅壇的主神,做最後的一次行前報告,即可出發執行護轎巡行的任務

日治大正年間,新莊人士已有組織「官將首」陣了,目的在參加新莊大眾廟農曆5月初1的遶境,這是每年一度的地藏庵廟會,參與組員也大多是新莊人士或地藏庵的子弟團-俊賢堂的成員。初期只有1組人員化妝、打臉,裝扮成地藏王菩薩之左右護法-增、損將軍,立於轎前開路、清道,以壯神威。但因該廟的祭祀圈並不限於新莊本地而已,甚至還含蓋了一部份的二重埔地區,而信徒與地域越來越寬廣、眾多的遶境模式,終使隨駕的藝陣團體及廟方執事人員漸感吃不消,因此於1978年間經開會協調,由中港區及頭前區合為一厝稱「中港厝」,另外新莊街則自成一街號「新莊街」,自此形成一廟兩處迎神之盛況,同時「官將首」陣亦從此分為兩陣。第2年因舊有成員多留在新莊街幫忙,致使中港厝反倒商請三重城隍廟高景清督陣指導架式,而面譜亦稍後由黃秋水指導。至此,「官將首」陣因薪傳得宜而威名遠播,名聞鯤北。

相關文章

2023-11-13

拼板舟的建造技術,是臺東縣蘭嶼鄉雅美(達悟)文化中的重要特質之一,與漁團組織及飛魚季祭儀,有緊密相連的關係。拼板舟的造船技術,保存了雅美(達悟)古代文化的遺跡。在大船落成禮(mapabosbos)時,全體動員,過程的儀式性令人讚嘆。拼板舟和大船落成禮,兩者構成雅美(達悟)文化的核心價值。

2023-11-13

清朝康熙十九年(西元1680年)曾設鎮總兵署於明朝建立的金門千戶所城,後又將總兵署移至後浦,並於農曆四月十二日將城隍爺分火到後浦奉祀,由此並衍生出目前年年熱鬧舉行的四月十二迎城隍。根據〈古地城隍重建落成志〉及地方耆老的說法,由於金門鎮總兵署移駐後浦,城隍爺和城隍廟也就遷治到後浦,這就是浯島城隍廟以四月十二日為廟慶的背景。整體后湖聚落的信仰中心為昭應廟,廟宇明確創建年代己不可考,但透過廟內匾額推測,創建年代約於清初,宮廟並於1976年進行重修(金門縣志,1992:494);廟宇中主祀神明為六姓王府、池府王爺、朱府王爺,另有陪祀神明為關聖帝君、廣澤尊王、蘇府王爺、中壇元師等;原每年六姓府王爺、池府王爺、朱府王爺之誕辰皆舉行建醮儀式,但因考量居民之經濟清況,現己修改為一年只建醮一次,且由三位王爺輪流;另有每十二年一次,逢兔年舉行之海醮。貓公部落在台灣地圖上東側海岸中心點,北距花蓮市50公里,西距花蓮縱谷的光復19公里,東臨太平洋,西依海岸山脈,兩條河匯合部落區域後向東入海。

2023-11-13

「丁」是指男丁,在社寮自古就流傳吃丁酒的民間習俗活動。吃丁酒活動每年的農曆元月十六日在紫南宮廣場舉行。吃丁酒原本意思是說,在去年元宵節到今年元宵一年當中,如果社寮紫南宮轄區之五鄰人家有出生男丁的話,在元月十五日的元宵節,必須以閹雞整隻祭拜土地公,祭拜閹雞不限於一隻,拜到十六日早上時,廟祝會將雞頭冠及尾椎部份肉切下,由出丁的人帶回。其餘大部份的雞肉仍留在廟裡,以供社寮信徒吃雞酒饗用。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