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就布凡人生

臺南市永康區

布袋戲-王藝明布袋戲團

布袋戲-王藝明布袋戲團

臺南市永康區

造就布凡人生

布袋戲-王藝明布袋戲團

2023-11-03

王藝明布袋戲團是台灣布袋戲界的重要代表,屬於南管派的其中一支戲團。在布袋戲的發展歷程中,不同地區形成了南管、北管和潮調三大派流,而王藝明布袋戲團則深耕於南管派的傳統,為台灣南部地區的布袋戲愛好者帶來了豐富多彩的戲劇體驗。團長王藝明是布袋戲大師黃俊雄的弟子,承襲了師傅的技藝與傳統,並將其發揚光大。該團的表演風格獨特,王藝明在演出中扮演所有角色的對白與念白,成為戲中的掛牌主演者,展現了他的演技和才華。不僅如此,王藝明布袋戲團的演出場地也別具特色,他們的戲棚在正面一側開有一個洞口,王藝明常常站在洞內進行口白演出,這種演出方式為觀眾帶來了獨特的視覺和聽覺感受。

布袋戲起源於17世紀中國福建泉州或漳州等地,所流傳的一種用布偶來表演的地方戲劇。 明鄭以後隨著漢人移民來臺,布袋戲也隨之傳入,到了清道光、咸豐年間陸續有泉州、漳州、潮州的布袋戲藝人來臺演出或定居傳藝。早期布袋戲劇本以古書、演藝小說等為主,被稱做「古冊戲」,口白較文雅多詩詞,講求動作的細緻性,伴奏音樂以南管音樂、北管音樂為主。 臺灣布袋戲發展至今,面貌大略分成野臺戲、電視布袋戲,野臺戲經過長時間的演變和衝擊,依然能夠繼續在廟埕或酬神場面展演;電視布袋戲採用攝影棚技巧加上商業行銷,為布袋戲開創嶄新的發展生機。

相關文章

2023-11-14

安平是臺灣古老的城鎮之一,在荷西時期之前已被稱為「大員」。1661年(明永曆十五年),鄭成功入主臺灣後,才改名為安平至今。而隨著歷史環境的演變,至今安平聚落分成十社,位於港仔尾社的靈濟殿歷史最早可以溯自1718年(清康熙五十七年),前身為仙史宮,主祀伍府恩主公,後迎入安平慈濟宮保生大帝、囝仔宮社北極殿玄天上帝、安平水仙宮水仙尊王等神。

2023-10-13

歲次乙酉年(民國34年),10月25日台灣光復後,瘟疫四起,民不聊生,又逢三期末劫,況西方風氣與物質漸漸趁虛入侵,誘惑人心,瑤池金母觀滾滾紅塵火宅,墜之甚易,出之甚難,若無慧力何能解脫輪迴之苦!乃於歲次戊子年(民國37年)農曆六月初三日普渡勝會,瑤池金母大發慈悲,救苦救難,在仙佛神聖諸高真護衛之下;聖駕下凡,發祥於花蓮市郊田浦荒野丘地的一間小茅屋中,廣收50位契子女,大顯母道,曉諭世人,造德修身,遵言向善,奉道而行,持戒以修,勤積公德,以化除劫難,共登瑤池仙境,風範光照人間。 註:以上文字參自「花蓮聖地慈惠堂總堂簡介」

2023-11-03

「uyas kmeki」這種祭典舞蹈歌具有複音歌唱的特色,其精髓在於領唱者的即興領唱和領舞。在過去的歲月裡,有能力擔任領唱的人才在部落間代代傳承這項傳統藝術,然而現今傳承機制已經不再存在,這使得這種傳統藝術面臨瀕危的情況。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