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水茆家國寶級的布袋戲

彰化縣二水鄉

明世界掌中劇團

明世界掌中劇團

彰化縣二水鄉

二水茆家國寶級的布袋戲

明世界掌中劇團

2023-11-03

「明世界掌中劇團」已53年歷史,為陳俊然布袋戲表演系統重要傳徒,由家族成員組合而成,團長可帶領周邊團隊的共同演出和應用面的推廣,布袋戲的口技特優,且可自製木偶、自編劇本,劇團編創劇目能體現彰化在地人文特色,劇目內容富地方本土故事特色,能結合操偶與現場音樂的交融互動,具傳統藝術與現代藝術表現,有創新並具備地方特色,值得登錄為本縣「傳統藝術」團體。

掌中戲自中國福建傳入臺灣後,逐漸發展成為一種同時兼具廟會酬神、農村娛樂等多項功能的地方戲劇。不過,由於臺灣各地的早期移民,大多以泉州、漳州和潮州為主,掌中戲演出的型態,自然也以這三個地區的南管、北管和潮調等民間戲曲為主。 南管的掌中戲,大都以劇情曲折、對話典雅、動作細膩、唱腔幽婉而見稱;著名的代表人物,譬如像開山始祖「金泉同」童銓(人稱『鬍鬚全』),以及他的傳徒「哈哈笑」呂阿灶、王炎等人。 而北管戲起初以樂聲高亢明亮、熱鬧粗獷而見稱。自從貓婆傳徒許金水兼用北管戲曲,進入「武戲時代」後,他的傳徒當中,在北部的「小西園」王天扶,更捨棄南管,完全採用北管做為後場,成為後人所熟知的「文武場」:而中部的「鹿仔俊」施阿圳,傳徒蘇總後也改用北管樂,傳至「馬師」黃馬、黃海岱父子的「五洲園」,便逐漸發揚光大,最後發展成為臺灣布袋戲的主流之一。 北管布袋戲的風格較為放生動,劇情的情節緊湊,高潮迭起,扣人心弦,且演出劇本大多取自章回演義小說和民間傳說故事,極受中下階層社會大眾們的歡迎與喜愛。 潮調布袋戲的戲碼,初期多以才子佳人、談情說愛的文戲見稱,戲偶的操演十分細膩,曲調唱腔更是精緻優美。早期著名的演師,首推乾隆年間已在中部濁水溪河域一帶揚名立萬的「協興班」鍾五全。人稱「萬能師」的鍾五全,傅徒鍾權,至第五代鍾任祥易班為閣,將戲團稱為「新興閣」,傳徒其子鍾任壁等人後,除了大量吸收中國古典戲劇菁華外,並且將文武戲的特色加以兼柔並具,使得傳統與現代彼此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相關文章

2023-11-13

后湖聚落位於金城鎮東南方,鄰於泗湖聚落與昔果山聚落,屬金門縣金寧鄉管轄,為一血綠聚落,即整體后湖聚落以許姓為主要姓氏,根據《金門縣志》記載:「今浯之許姓,係宋末自丹詔(今詔安)遷來,故名初居之村曰丹詔,後分數系(金門縣志,1992:381)。」 整體后湖聚落的信仰中心為昭應廟,廟宇明確創建年代己不可考,但透過廟內匾額推測,創建年代約於清初,宮廟並於1976年進行重修(金門縣志,1992:494);廟宇中主祀神明為六姓王府、池府王爺、朱府王爺,另有陪祀神明為關聖帝君、廣澤尊王、蘇府王爺、中壇元師等;原每年六姓府王爺、池府王爺、朱府王爺之誕辰皆舉行建醮儀式,但因考量居民之經濟清況,現己修改為一年只建醮一次,且由三位王爺輪流;另有每十二年一次,逢兔年舉行之海醮。貓公部落在台灣地圖上東側海岸中心點,北距花蓮市50公里,西距花蓮縱谷的光復19公里,東臨太平洋,西依海岸山脈,兩條河匯合部落區域後向東入海。

2023-11-02

保存者孫榮輝先生具有深厚的戲劇家傳,他刻苦習武、學戲,廣泛接觸各種劇種,並融合精華,塑造出獨特的歌仔戲演出風格,呈現出高度的藝術性。這種表演藝術的多元性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二條第一項第一款第一目,具有藝術性。

2023-11-06

明興閣掌中劇團是台灣少數保留後場樂隊的劇團之一,他們的演出伴奏北管布袋戲,展現了技藝精湛且具有藝術性的特點。這種演出方式在台灣已經相當罕見,使得明興閣掌中劇團在布袋戲領域中獨具特色。這個劇團的特殊性還體現在他們的師承和技藝傳承上。他們師承於林邊的全樂閣,涵蓋了操偶、文武場、木偶雕刻、服飾、頭盔製作等多個方面的技能。而這些工作都是由家族成員共同完成,這種傳統的家族式傳承使得明興閣掌中劇團在布袋戲的製作過程中保持著高水準的藝術品質。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