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傳統戲曲資深藝人

新竹縣芎林鄉

客家大戲─賴宜和

客家大戲─賴宜和

新竹縣芎林鄉

客家傳統戲曲資深藝人

客家大戲─賴宜和

2023-11-03

保存者賴宜和是一位具有豐富經驗的客家大戲藝師,不僅長期從事客家大戲表演藝術,還具備京劇、客家小戲、歌仔戲等多種劇種的演出技藝。他對客家大戲的相關知識和技術非常熟悉,能夠正確體現這一傳統表演藝術的精髓,並具有深厚的造詣。賴宜和具備傳習客家大戲的能力和意願,願意將自身的知識和技藝傳授給後人,推動客家大戲的傳承與發展。

在文化脈絡下,賴宜和是一位適當的保存者。他不僅在客家大戲領域具有代表性,還涉足多個劇種,展現了跨劇種的演出能力,這使得他對於台灣戲曲豐富多樣的文化脈絡有深入的了解。他的努力和貢獻有助於保存和推廣客家大戲這一珍貴的文化遺產,使得更多人能夠欣賞到這一傳統表演藝術的魅力。因此,賴宜和被認定為保存客家大戲的適當人選。

客家大戲是台灣的傳統劇種之一,起源於1920年左右的內臺採茶戲時期。在這個時期,客家大戲的主要唱腔是採茶腔,也就是平板,並包括山歌子、雜唸仔等次要唱腔,這些唱腔統稱為「九腔十八調」。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客家大戲在1950年後受到電視的流行和觀眾娛樂習慣的改變影響,開始與亂彈戲、外臺採茶戲等劇種合作演出,並且與賣藥商人、唱片行等合作,進行商業演出和錄製。

直到1980年代,台灣的傳統戲曲才再次受到學術界和官方的重視。1996年,鄭榮興成立了「客家戲曲學苑」,致力於培養客家戲曲新秀。2001年,國立臺灣戲專成立了客家戲科,並於2006年改制為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客家戲科也升格為客家戲學系。

相關文章

2023-11-14

東港共明堂在成立當年除了聘請崁頂鄉港東村教師前來教導外,亦有神明降壇,親自傳授陣行與參禮方式,參禮方式:有個人參拜、統一參拜、開四門等,充分了解本項民俗之知識,歷年來參加團練的教練、副教練傳承各項陣頭技術都盡心盡力,民俗文化表現形式都能充分展現。東港共明堂成立屏東縣東港鎮五毒大神文化發展協會,成員大都是裝扮過五毒大神的人員為主,主要是負責五毒大神的招募及訓練,協助推動該登錄項目保存維護工作之能力與意願高。

2023-11-02

保存者孫榮輝先生具有深厚的戲劇家傳,他刻苦習武、學戲,廣泛接觸各種劇種,並融合精華,塑造出獨特的歌仔戲演出風格,呈現出高度的藝術性。這種表演藝術的多元性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二條第一項第一款第一目,具有藝術性。

2023-11-03

吉和堂八家將成立歷史久遠,為原臺南縣八家將的先驅,至今維繫傳統表演陣式,並傳承多團八家將團。仍保有臉譜藝術,值得保存。在傳統的民間陣頭上具有特色,表現深耕傳統文化與地區文化的特殊性與價值,吉和堂值得列為保存團體。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