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分的符號與階級權利的象徵

屏東縣來義鄉

排灣族來義鄉手紋、身紋

排灣族來義鄉手紋、身紋

屏東縣來義鄉

身分的符號與階級權利的象徵

排灣族來義鄉手紋、身紋

2023-11-15

手紋文化為排灣族傳統民俗,反映部落之家族 族源、身分、地位、階級,圖案的構成代表自己與祖 先的關係與身分認同,排灣族手紋的圖案包括河川、土地、蛇紋、太陽、人形等, 展現與土地的關聯性。排灣手紋是一種身分的符號與階級權利的象徵,以掛勾紋圖案為例,只有傳統領袖可使用 ,代表著傳統地主身分,反映排灣社會階級分明的階序倫理。

來義鄉目前仍保有諸多手紋耆老,並仍延續刺紋文化 之傳承;「手紋」、「身紋」詮釋著排灣族傳統社會階序 倫理,受紋者經過家族宗長同意,由其許可受紋者在 部落社會身份階序之對應圖紋進行刺紋;紋樣依照傳統刺紋方式刺在手背、前後上半身之部位,而這些圖紋代表著血緣脈絡、責任與榮耀。

相關文章

2023-11-03

在泰雅族的傳統中,口簧琴和縱笛是兩種非常具代表性的樂器,它們在泰雅族文化中扮演著傳遞訊息、特殊祭典樂舞的角色。口簧琴透過口、手與簧片的振動與口腔共鳴產生曲調與樂音,而縱笛則被用於首祭之樂舞,傳遞著凱旋歸來的訊息,同時也具有引領、撫慰、召喚被獵者的靈魂等功能。

2023-11-06

謝水能是排灣族音樂傳統中口笛和鼻笛吹奏文化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家之一。這項文化反映了排灣族的階級制度、生活形態、音樂特色和工藝美學,具有重要的保存價值。他擅長演奏雙管鼻笛和口笛,所呈現的音樂內涵包含了族群的古調歌謠文化資產,這在藝術和藝術史上具有價值,並且這些傳統音樂形式面臨著失傳的危機。另外,許坤仲先生在雙管縱笛吹奏技巧和製笛工藝方面也有優異的表現。

2023-11-14

金包里慈護宮俗稱「金包里(裏)媽祖廟」,主祀天上聖母媽祖,嘉慶十四年(1809年)建,為金山、萬里地區民眾之信仰中心。而在「天后宮」(金包里媽祖廟舊稱)創建之前,金包里已建有小祠奉祀金面媽祖,地點在今日慈護宮後方的中山公園山邊,(今闢建為公共免費停車場)。此金面媽祖係於嘉慶年間,在野柳海岸海蝕岩洞(又稱媽祖洞),由林姓漁民發現這尊約8吋金面小型媽祖神像,當地尊稱為「金面二媽(開基二媽)」。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