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炮仔聲整月響不停

雲林縣褒忠鄉

馬鳴山五年千歲五年大科

馬鳴山五年千歲五年大科

雲林縣褒忠鄉

歲末炮仔聲整月響不停

馬鳴山五年千歲五年大科

2023-11-14

馬鳴山五年千歲大科為當地春祈秋報之完成式,與同具文資身分的「馬鳴山五年千歲吃(食)飯擔」(實為上元祈安遶境),共同詮釋著馬鳴山及其香境五股14庄的歲時信仰文化。符合「民俗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款登錄基準「民間高度認同,並持續自主、自發參與」。馬鳴山五年千歲大科之內容多元複雜,可歸納出三大面向:五年千歲進香及請王儀式、馬鳴山鎮安宮三朝清醮(含龍船換班)、香庄遶境及迎送王儀式等,各有不同信仰意涵與文化意義。符合「民俗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2款登錄基準「顯著反映族群或地方社會生活及文化之特色」。

馬鳴山五年千歲大科信守先民遺俗,祭祀形態特殊,其表現形式及現今的傳承體現具備一定的傳統模式。符合「民俗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3款登錄基準「其表現形式及實踐仍保留一定之傳統方式」。馬鳴山五年千歲大科」具有重大意義及高度文化代表性。牽動信仰圈幾近500香庄,形成雲嘉平原及濱海地區極為重要的民俗活動,蔚為一大人文景觀。符合「民俗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3條第1款重要民俗登錄基準「在歷史與社會變遷下,具文化生命力,持續傳承及實踐」。馬鳴山及其香境五股14庄之參與社群,皆認同五年千歲大科之信仰儀式,並為其重要之社會生活實踐形式。符合「民俗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3條第2款重要民俗登錄基準「參與實踐之地方、社群或族群認同其為社會生活或文化特色重要之一環」。馬鳴山鎮安宮組織健全、經濟穩定,管理委員會態度積極、動能頗強,對於廟務及民俗之發展,頗有見地與理想。符合「民俗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4條第1款「充分了解該登錄項目之知識、技術及文化表現形式」。 七、馬鳴山鎮安宮管理委員會對於保存維護民俗,深具熱忱與企圖心,符合「民俗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4條第2款「具協助推動該登錄項目保存維護工作之能力及意願」。

相關文章

2023-11-14

據耆老口述,楠梓仙溪古時名稱叫做那瑪夏,此名稱的由來,是卡那卡那富族早期先人,為紀念一名叫做那瑪夏的男子,他為了拯救族人生命而犧牲了自己性命,相傳有天那瑪夏一如往常至現今通稱楠梓仙溪流域魚獵,但他發現溪水銳減直覺不尋常,於是往上游一探究竟,眼前的景象讓他大吃一驚,巨大的鱸鰻堵住了河道,形成了巨大堰塞湖,對下游部落造成極大的安危,於是那瑪夏奮勇與巨鱸鰻拚搏,無奈不敵負傷回部落高知族人此事,沒多久即死去,族人則與山豬聯手將巨鱸鰻擊敗,部落得以回復安全。

2023-10-13

根據地方耆老的傳述,百年前古早的葛瑪蘭城,有一位名叫「貓仔枝」的賣麵龜小販,因終年身體欠安,逐至城隍廟請示城隍爺,經神明指示-於中元普渡前日,貓仔枝需組織一隊吹鼓陣,繞境宜蘭城的東、南、西、北四方,而後貓仔枝逐不藥而癒。

2023-10-13

澎湖地區的傳統蒙面習俗為適應澎湖特殊天候條件而形成的,澎湖地區特有的傳統衣飾。地處亞熱帶的澎湖群島,夏天有驕陽如炙,冬天有鹹風肆虐,婦女長年在潮間帶捕魚及在田野裡耕作,臉、眼、髮、膚很容易受到鹹風烈日的傷害,因此出門勞動時皆習慣以毛巾以及約3台尺見方的布巾將整個頭臉包裹起來(只露出眼睛),以防被灼傷。因蒙面者多為女性,故有「蒙面女郎」的別稱,但亦有極少部分的男性作蒙面裝束。近年來因為社會型態轉變,年輕一輩多不再從事農漁生產,以致蒙面的習俗已逐漸式微,但澎湖傳統蒙面的包覆法仍具相當的特色。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