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濃廣善堂送字紙灰祭典為六堆地區敬字風俗組織化之始,廣善堂鸞生為延續傳統文化命脈,於大正9年(1920)成立「聖蹟會」,推動送字紙灰祭典,延續當地清代字紙會傳承之敬字惜文精神,保留焚燒字紙、恭送聖蹟習俗,具傳統性。為傳承百年以上傳統,具古昔特色,傳承延續年月長,內涵亦因地方特色發展,廣善堂融合儒、釋、道的鸞堂教儀與「送聖蹟」習俗相結合,敬送字灰時有誦經團唱誦佛經,並舉行放生活動,具有地方特色及民間自主性,與北客龍潭地區送聖蹟習俗顯有不同,亦可見其地方性。
送字紙灰儀式深含教化意義,蘊含傳統儒家重視文教精神,展現對文字及知識之尊重;廣善堂的請神禮,及美濃河畔的法會、送字紙灰、放生等儀程,展現天地人和諧求存之精神,深具人文關懷精神;祭典以八音前導,男性充任禮生,女性擔綱挑字紙簍,服飾亦體現客家文化特色,具文化性。本祭典傳承日久、內容深具文化性、融合鸞堂教儀、祭河伯等元素,具悲天憫人關懷,為南臺灣客庄重要民俗儀式,具典範性。本案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廢止審查辦法」之傳統性、地方性、文化性及典範性等審查基準。